文 徐菲彭郑子岩编辑 徐菲“我就是心态好,要不然早哭了。”这是老李见到界面新闻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就在一周之前,他筹备了半年之久,原计划9月19日开机的一部古装剧,因已经签了投资合同的基金公司没钱而无限期延迟。而在开机之前,他已为拍摄这部剧选取的场地——杭州郊区某条老街支付了八个月的租金。“那地方没人住,都是古镇风貌,你来玩吧,反正我都租了。”老李干脆“破罐子破摔”。而在距离老李租下的拍摄场地公里之外,开车两小时就可达到的横店,本地人东哥也已经一个多月没活了。这是他自年改行进入影视圈,从导演助理干起,一直做制片的十年中,头一次遭遇工作断档。“往年这里都是大戏不断,现在几乎没有大戏在拍。”1、融不到钱“融不到钱”,这是身处影视圈的老李和东哥今年最大的切身感受。过去十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电视剧的售卖,最高值飙升到一集万的水平。作为一个严重依赖资本的小产值行业(编者注:影视行业总产值一年不过多亿),在这些纪录不断被刷新的背后,资本和热钱的疯狂涌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今年,“潮水”突然退去,令老李、东哥们“猝不及防”。但对于资本来说,作出“撤离”的决策,却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表示,“影视行业过了估值高峰期。增发不了,质押也没空间了,发债发不满,发不出去,上市公司都在出售资产。”他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早在一年前,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外释放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信号,就被外界解读为“包括文娱企业、金融企业在内的非实体经济行业,都会受到限制”。此后,证监会对于影视公司上市的财务审核越来越严格——年至今,A股文化传媒板块仅有奥飞娱乐和中文在线完成了增发,累计融资额仅17.23亿元;影视板块IPO则仍保持着零的纪录。就在证监会的资本监管变严的同时,民间资本开始撤离。今年各影视公司半年报显示,超过90%的影视公司股价呈断崖式下跌,影视龙头华谊、唐德、慈文等公司的市值,更是极度缩水,有的甚至不足巅峰时期的20%。微影资本创始合伙人唐肖明在接受界面新闻“面谈”栏目采访时就表示,“影视公司在A股的上市和并购之路暂时走不通;以及过去两年影视传媒类股票在所有版块中下调幅度最大,这些对大家的投资心理都产生巨大影响。”过去几年,有上百家影视私募基金成立,一些不是专门做影视投资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涉足影视公司股权和项目投资。而今年,界面新闻接触到的多家私募基金都表示没有再进入影视领域投资。姚婧是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创始人,最初她将公司业务定位在“影视众筹”上,是看重了“影视单个项目投资额不高、回款周期快、还可以和明星联动做品牌活动”等好处上。而为了尽量规避风险,姚婧还为公司定下只做电视剧项目的规定,“院线电影是BTC面向公众的纯市场消费项目,不可控性太大。电视剧是BTB,由平台方、渠道方买单,而我们对发行和采购有一定的风控能力,能与各卫视影视中心责编有良好沟通,这种项目我们才会投。”然而三年时间八个项目的操作却令她“身心俱疲”,“仅从金融的角度看,这个行业无法用金融手段在前期做风控。回款阶段,影视公司在财务上作假的可能性极大,而我们防止其作假的成本极高。更不要说,这个行业本身政策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多,我们投的八个项目中两个都出现严重延期,我后期催收的过程真是不堪回首。”“总赔不赚,内部投资的内审都过不了”,在另一家私募基金工作的李迪在解释该基金为何不再投影视项目时,干脆的回答道。此外,她也表示“难赚钱”只是一方面,更让她耿耿于怀的是“做影视的人不遵守金融秩序”,“即便是大的制作公司,也不遵守合同。影视是轻资产,轻资产永远缺钱,违约后还不好办,相比之下重资产变现方式多。”和李迪的公司一样,姚婧也决定不再做任何影视领域的投资,“这么说吧,我三年投资的影视项目还没有我一年投资上市公司项目赚的多,而我的操心程度却是其他项目的几百倍。”还是在今年上影节上,华谊兄弟CEO王中磊直言相比三年前的热潮,现阶段明显感觉“冷”下来了。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认为“冷”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撤离”。他坦言资本是有“眼睛”的,“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导致影视公司普遍融资困难。”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也直言:“原来融资太随意、方便,导致了部分影视公司挥霍成性。”早前有编剧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怀念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日子”,认为现在的资本总是干涉创作。而专业的投资人却也抱怨影视行业的“不靠谱”、“耍流氓”。姚婧就直言,目前影视行业的现状与金融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匹配”的。“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经历冰火两重天,因为他既投了《我不是药神》又投了《阿修罗》,一个大赚,一个就上线三天。所以你看,很多特别火的项目,都是非专业投资人投的,当然赔的惨的也是他们。因为专业的投资人运用金融相关知识是无法在前期衡量和判断的。现在所有大资本都在出逃,都没投。留下的都是不知名的。另外,圈内好项目是流不出来的,这是个极少人的圈子,没人脉我们进不去。”而资本撤离导致的“行业降温”,让身处产业前端横店的本地人东哥也感受到了凛冬将至。在东哥的印象中,前几年横店一天就有七八十个剧组同时拍戏,而今年剧组量明显少了近一半。因为剧组变少,他已经休息了一个多月,而他认识的不少群演都离开横店,或回家或前往其他拍摄地寻找机会。就在与界面新闻交流时,东哥手机里的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