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佳节,余庆广播电视台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称为“秋报”。后来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到了唐宋年间,中秋节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气温凉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东南沿海,台风来袭

  中央气象台昨日发布台风红色预警、暴雨橙色预警。受台风“莫兰蒂”影响,台湾、福建、广东东部、江西东部、浙江大部、江苏中南部、安徽东南部、上海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台湾东部和南部、福建、浙江东部、江苏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今年中秋月将会“十五的月亮十七圆”。专家表示,今年的中秋月,月亮最圆时出现在农历八月十七,即9月17日凌晨3时05分。据了解,上一次“中秋月十七圆”出现在年9月27日3时45分。

  最近10年,中秋月亮“十五圆”有3次,“十六圆”5次,“十七圆”2次。虽然中秋节当晚月亮并不是最圆的,但用肉眼无法分辨,对赏月没有太大影响。

中秋习俗,各具特点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祭月、赏月

  祭月赏月是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如今,赏月成为中秋佳节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家人朋友一道,坐而望月,享受秋天的凉爽,寄托团圆的期望。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不少爱情佳话。

玩花灯

  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孩子们中秋节很喜欢制作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将柚子南瓜或桔子的瓤掏去,刻出简单图案,内点蜡烛即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秋季养生,内外兼修

食 养

  秋季天气转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食养应注意防燥摄阴,滋肾润肺,在饮食上,以少量椒、葱、蒜等辛散食物,配合蜂蜜、梨等柔润食品。至于老人,还可以多吃一些米粥来益胃生津。

形 养

  秋天气候干燥,适宜从事舒缓的运动,切忌太激烈的活动,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坚持早睡早起,可降低血栓形成的机率,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情绪平和

  秋季养生应注重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内心宁静,收神敛气,为阳气潜藏作好准备。除日常生活调摄外,还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养生贴士

中秋佳节,赏月品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琵琶仙?中秋》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

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

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

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

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天,抽点时间,回家看看吧!

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六大神话传说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来源:人民日报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哪家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fz/28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