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流标背后说不清的难堪降息还是降准?

国债拍卖罕见流标  6月14日,中国财政部拍卖150亿元国债,没有全部拍卖完成,仅拍卖出95亿元。这是过去23个月以来,我国首次国债拍卖未达目标。  严格地说,这已是政府背景的债券在不到10天以内第二次白癜风该如何医治流标了。6月6日,上海隔夜同业拆借利率大涨231.2个基点至8.294,作为资金面骤紧加重的"牺牲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6日招标的200亿元6月期金融债惨遭"滑铁卢",终究仅获得115.1亿元的认购,投标倍数为0.576倍,出现罕见流标。国债流标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背后有大学问  国债招标发行,通常是指财政部在国债发行中,采取的一种发行方式。即财政部对发行的国债先进行招标,由国债承销商进行投标来肯定国债的承销发行条件,随后由国债承销商分销给投资者。通过招标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反映出承销商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和社会资金的供求状态。  在国债招标的进程中,有两个指标被市场所重视。一个是中标利率,另一个则是认购倍数。  中标利率是所有投标后的一个加权,中标利率也就是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认购倍数是依照公告发行额计算,所有认购额是它的多少倍。简单而言,中标利率就是承销商基于当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态所愿支付的利率。认购倍数,则反应了市场对该期国债的衷情程度,认购倍数越高,参与投标的人越多,竞争越大。中标利率低,认购倍数高代表的是债券需求好,同时也是资金面好的表现。相反,则是资金面紧张的表现,债券不被看好,乃至存在流标、无人问津的可能。  这次贴现国债的拍卖出现部分流标,市场普遍认为,是资金面延续趋紧下机构缺钱的一定结果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表示,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贴现国债作为一种短时间品种,出现流标也是很正常的,"以往资金面紧张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几次"。有银行固定收益部的交易员也表示,"资金太紧了,大家都拿不出钱来买国债了。"  大家都在分析寻觅造成流动性着落、资金面突紧的缘由,大体无外乎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债市监管带来的去杠杆行动、外汇占款增量着落和半年期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等  缺钱尚且如此放贷国债发行怎不遇冷?  其中,外汇占款增量的急剧着落影响较大。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新增669亿元,创6个月来新低。大大低于1000亿元的市场预期。  一般而言,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信贷操作应该是紧缩贷款、回收流动性,以保持足够的资金头寸应对突发的支付风险,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大肆扩大贷款。但四大行6月上旬信贷竟然白癜风有甚么症状井喷,6月1日至9日,工农中建四大行贷款发放量总计2170亿元,已超过四大行5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也远超四大行去年6月份整体信贷投放量。如此放贷,怎么会有钱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呢?  国泰君安债券研究团队分析认为,节前银行备付需求提升,央行平常多通过公然市场输血来减缓资金供需矛盾,但此次央行延续央票、正回购发行操作,管理层态度强势与节前放水的惯性思维相悖,引致市场悲观预期的发酵,加重了资金紧张。  不过,中投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何欣认为,从2007年以来的发债记录来看,包括国债和金融债流标事件不在少数,且多是1年以下短时间债券,流标所产生背景多与货币市场资金紧张高度相干,其实不代表债市配置机构的价值取向或购买能力削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fz/7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