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郊区农村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服务首都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农业“调转节”步伐加快,农村改革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个快于”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生态优先,“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耗水型粮食作物面积进一步压缩。“两田一园”划定工作全面完成,万亩粮田、菜田、鲜果园落到具体地块并实现数字化管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调减25.7万亩,同比下降16.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3.9万亩,调减7.4万亩,下降23.7%,秋粮播种面积.1万亩,调减18.3万亩,下降14.6%,目前全市粮食占用耕地万亩,比年下降了37.5%。 畜禽养殖调整进一步加大。全市划定禁养区面积.3平方公里,禁养区内养殖场家,已全部完成关停禁养区工作。年畜禽养殖产量明显降低,全市生猪出栏.3万头,比上年下降3.2%;家禽出栏.7万只,同比下降41.9%;禽蛋产量18.3万吨,同比下降6.6%;牛奶产量45.7万吨,同比下降20.1%。 表1北京市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产量/出栏 产值(亿元) 单位 本年 增长(%) 本年 增长( 现价)(%) 粮食 万吨 53.7 -14.3 10.7 -21.2 蔬菜 万吨 .6 -10.5 69.9 -1.5 鲜切花 万枝 .4 -6.8 0.7 5.7 盆栽植物 万盆 .4 10.2 7.2 1.8 园林水果 万吨 62.2 -7.8 36.8 -9.2 瓜果类 万吨 16.8 -18.1 8.3 -18.7 生猪 万头 .3 -3.2 51.5 16.5 牛奶 万吨 45.7 -20.1 16.2 -23.4 家禽 万只 .7 -41.9 10.7 -46.1 禽蛋 万吨 18.3 -6.4 21.1 -15.3 林牧渔总产值下降幅度收窄。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亿元,同比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9%,比上年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下降6.0%,林业产值下降8.9%,畜牧产值下降9.7%,渔业产值下降2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实际下降8.7%,比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 表2北京市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按现价计算 按可比价计算 本期 上年同期 增长(%) 增长(%)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 .2 -8.2 -9.9 农业 .2 .5 -6.0 -6.0 林业 52.2 57.3 -8.9 -4.3 牧业 .7 .9 -9.7 -14.4 渔业 9.2 11.9 -22.3 -18.6 农林牧渔服务业 8.7 8.7 0.4 -0.9 农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6 -7.4 -8.7 (二)提质增效,“转”方式带来增长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年,全市观光园接待游客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实现收入28亿元,增长6.3%,其中出售农产品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8.5%,占总收入的21%。全市民俗游接待游客.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实现收入14.4亿元,增长11.7%。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各区,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继大兴、怀柔、密云、延庆、平谷之后,年昌平区、房山区又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房山区水峪村等4个村被推介为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累计达到14个村),中粮智慧农场等8家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累计达到24家)。全市还新评定了79家星级休闲农业园区(企业)。 农业会展节庆活动持续发力。年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有近家企业参与,种农业优新特品种集中展示,多种优质农产品展销。展会共接待游客.61万人次,比上届增长12.4%,实现收入.0万元,增长39.7%,均创历届新高。带动周边地区民俗旅游收入.6万元,草莓采摘收入1.6亿元。大兴举办的世界月季洲际大会,顺义举办的第七届北京郁金香文化节,怀柔举办的首届金莲花文化节,平谷举办的第18届桃花音乐节等会展节庆活动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年全市农业会展及农事节庆活动共接待游客.2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实现收入2.4亿元,增长42%。会展农业和农业节庆活动已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靓丽名片。 沟域经济建设扎实推进。推进房山区绿海红歌等9条重点沟域建设。共覆盖21个乡镇、个行政村,涉及8.5万户19万人。到去年底全市重点沟域建设完成五项工程项目个,实现投资24.9亿元,惠及52个低收入村,1.23万低收入户,2.6万低收入农民。 (三)量水发展,“节”水效果进一步显现 顺义区实现农业机井智能水表安装、农业机井取水许可证核发、农村生活用水计量收费全覆盖,全市多个村30多万亩耕地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生态节水示范区积极落实各项节水措施,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大兴、密云、房山等重点区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20%以上。初步统计,年全市农业新用水节约万方。 (四)改革成为“创新”动力 到年底全市共有个乡镇个村开展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分别占全市应确权乡镇、村数的93.1%和84.8%,涉及确权面积万亩,占全市拟确权土地总面积的78%。全市有53.2万户农民签订了59.7万土地流转合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万亩。年我市首宗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西红门镇2.6万平米的集体建设地块以8.05亿元成交。怀柔区渤海镇田仙峪村积极探索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休闲养老社区,目前累计租金收入已达多万元。农村产权交易所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年成交项目笔,成交金额22.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9%和40.77%。其中耕地项目笔,流转土地3.39万亩,增长40.24%,成交金额9.28亿元,增长7.96%。 (五)新农村建设体现“共享”成果 全年共实现个村、22.6万户“煤改清洁能源”,比原定计划提高65.8%。对未进行清洁能源改造的村庄,实现优质燃煤全覆盖,严禁劣质燃煤在郊区农村销售,各区配送优质燃煤90多万吨,确保户户有优质燃煤使用。年全面启动了个美丽乡村建设,并对年启动的个村庄进行验收。门头沟区下清水村等个村庄被命名为北京市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推进48个农村社区试点,其中43个已完成规划编制,22个启动建设,完成民居建设68.9万平米,12个建成入住。16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已有14个编制完成保护规划,门头沟爨底下村、房山水峪村的保护利用方案开始实施,并初步确定44个市级传统村落。全面启动户人搬迁工作,涉及5个区的15个乡镇28个行政村,其中14个村已开工建设。全年共完成农宅改造8万户,超过年度任务5.6万户的42.8%。 (六)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连续八年保持“两个快于”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城镇居民快0.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0.8个百分点。2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2%,快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个百分点,实现农民收入和低收入农民收入的“八连快”。 工资性收入增长保持基本稳定。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元,同比增长7.4%,增幅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74.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为65.9%,虽然年我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从元提高到元),提高元,但农民就业技能普遍偏低,在大范围小散低企业关停并转的结构性调整面前处于不利地位,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十二五”时期实施的城乡统一促进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平原造林管护绿岗就业等趋于平稳,政策红利逐渐减弱,以及传统农业用工资源的减少,使得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逐步下降。 财产性净收入增幅明显降低。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净收入0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下降35.1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8.4%,比上年下降22.7个百分点。主要是农民出租房屋净收入增幅明显降低,由于郊区加大拆除违建工作力度,虽然出租房屋租金有所上涨,但收入增幅明显降低,平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22.1%,增幅比上年降低32.2个百分点。红利收入增幅也不如上年,收入达到元,比上年增长6.0%,增幅比上年低56.5个百分点,这与红利发放时点有关。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比上年有明显好转,平均达到元,增长28.6%,比上年提高43.6个百分点。这里有加大土地流转的工作因素,也有流转租金发放时间因素。 经营性净收入连续三年保持正增长。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元,同比增长5.3%,已连续三年保持稳定正增长(前二年分别增长7.1%和5.6%),增收贡献率为5.9%。主要是在乡村旅游、沟域经济、交通运输服务等各业的带动下,农民第三产业净收入实现元,同比增长11.3%,对经营性净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 转移性净收入增长最快。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净收入实现元,增长18%,明显快于其他三项收入增长,增收贡献率达到19.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养老金退休金实现元,增长11.8%。全市提高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实施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和减煤换煤;对燃煤炉具、取暖设备、电价进行补贴(市级安排33亿元);以及落实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要求、调整社保缴费政策都对农民转移性收入产生影响。 2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2%。年全市低收入帮扶工作全面启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调整低收入农户认定标准,完成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建立监测信息系统,选派入村第一书记,实施“六个一批”的帮扶措施。全市共认定低收入农户户、173人,低收入村个。 二、需要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白癜风医院上海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