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网: 财政部:推出减税降费等四大积极政策。近日,国新办就财政金融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据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介绍,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这四大措施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中国税务报: 新收入准则修订来了,如何调整你的工作?财政部近日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这是我国首次对收入及相关准则进行的全面修订,是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和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 点击查看详情?新收入准则修订来了,如何调整你的工作? 3、中国新闻网: 税务总局和环保部签备忘录,建环保税征管协作机制。为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工作,日前国家税务总局、环境保护部正式签署《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备忘录》,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明确职责分工,为环境保护税的顺利开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点击查看详情?税务总局和环境保护部签署备忘录建立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机制1、羊城晚报: 异地同行取款,不收手续费了。据国家发改委和银监会联合印发通知,自8月1日起,取消个人异地本行柜台(包含ATM机)取现手续费(此项新规只针对借记卡用户,不包含信用卡取现)。同时,暂停收取本票、汇票的手续费、挂失费、工本费等6项收费。通知还要求,各商业银行应主动对客户在本行开立的唯一账户免收账户管理费和年费。(记者莫谨榕实习生苗利娜) 、北京日报: 上半年北京市属国企利润同比增40.6%。近日,市属国企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截至6月底,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7亿元和.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和40.6%。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的势头显示,北京市属国企以改革促发展,在创新中增效益的持续努力正在开花结果。 3、证券日报: 双创企业迎政策东风,国务院多举措破解融资难题。《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7月7日发布。意见提出,不断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优化投入方式,推动破解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题。(记者朱宝琛) 这10种劳动合同不安全!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用工约定双方权益保障的凭证。 然而,有的企业利用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强势地位,故意做假,侵犯劳动者权益。 小编梳理了10种常见的劳动合同“猫腻”,快来一起了解。 口头合同 这类合同双方只有口头承诺,没有正式的书面合同文件,更没有签字认可,如果发生纠纷,对方回会以此保护自己的利益并指责你空口无凭,无据可查。 空白合同 所谓空白合同,就是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等内容不事先填写,却让劳动者在姓名处签名。而伴随着空白合同的违法行为,必然是不把劳动合同交给劳动者。因为空白劳动合同一旦交给劳动者,其事后填写的内容必将引发争议。不把空白劳动合同交给劳动者,违法企业的目的,就是在日后发生劳动争议时,想怎么填就怎么填,怎么有利企业就怎么做。因此,劳动者与企业签订空白劳动合同,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合法权益交给了企业,任人宰割。 简单合同 虽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细节。甚至部分条款不清不楚,比如自己的待遇,对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和违约等行为的追究条款等等......一旦发生纠纷,双方难免扯皮。 抵押合同 是指少数用人单位会要求务工者把自己的一些证件(如身份证等)、财物作为抵押之后才能上班。当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务工者时,就以种种理由不退还抵押财物。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双面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检查,准备了两份合同,一份是符合法律的假合同,仅有用人单位单位保管,用来应付检查;另一份是不合法律的真合同,由双方各持一份。实际执行。 这样的双面合同不能真正保护的劳动者的利益,所以一定不能签订这样的合同。 “生死”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在合同中要求劳动者“出现伤病自理,如有意外企业概不负责”等。这类用人单位多出现在建筑、采矿等高危行业。 “暗箱”合同 这类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边倒。有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只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务,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规定用工单位的义务和劳动者的权利。 如王某和一建筑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后,仅仅工作了一个月,就被解除劳动合同。王某诉至法院,建筑公司却以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有“公司对职工有绝对的解除权”条款提出异议。原来,王某不识字,根本不知道合同内容就按了手印。 卖身合同 具体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一切行动听从用人单位安排,一旦签订合同,劳动者就如同卖身一样完全失去行动自由。在工作中,加班加点,被强迫劳动,有的单位连吃饭、穿衣、上厕所都规定了严格的时间,甚至要求几年内求职者不能跳槽至同行业内工作。 霸王合同 霸王合同,是指普遍侵犯合同制定者相对方权益,减轻或免除制定者方责任或义务的合同。 这种合同只从单位角度出发,求职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外文合同 若用人单位表示自己只能签订外文合同,这时候一定要警惕。如因日后劳动纠纷双方要打官司,外文合同仍需翻译成中文。当劳动者本人并不擅长外文时,高昂的专业翻译费用往往会让人头痛。 签外文合同时,最好提出再签订一份中文劳动合同,这样,就可以避免因语言之间的翻译不同而产生不一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劳动者也可要求对方出示相应的中文版本的劳动合同,否则可以拒绝签订。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