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81231/6756949.html

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艰苦的岁月成就了无数英烈

军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军事人才

散布在中国的军政各界

他们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进程

他们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政局走向

本期《大新聞大历史》将为您讲述

那些屡出英才的百年军校

抗日军政大学:根正苗红

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

红军大学第一任校长何长工

从创建至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大学共招收3期学员,也培养了一批将才,在之后的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10月,红军大学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的米梁山上举行了开学典礼,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按照中央的规定,各军团从军团长到连排基层干部,都必须在红大进行轮训,毛泽东希望红大能办成第二个“黄埔军校”。

毛泽东非常重视抗日红军大学,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对从红大到抗大整个办学期间,可以说是亲力亲为,参与校务管理和具体教学工作,他还抽出时间来给学员们讲课。

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赴西安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6项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年1月,红大跟随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在抗战最艰苦阶段,在战争环境和经济困境条件下,抗大学员是边学习,边生产,边战斗。在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抗大学员经常采取小哨课的方式上课,即是以区队为单位,担任一个方向的警戒任务,期间少量学员放哨,其余学员上课,被称之为小哨课。

抗日军政大学从年后半年开办多所分校,在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有分校20多所,总计毕业生20多万人。这20多万抗大的学员就是20万颗优良的种子,在全国遍地开花结果,茁壮成长,这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最重要的基础。

云南陆军讲武堂:革命熔炉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年。此时正值清末,清王朝经历甲午战败和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痛定思痛,开始效仿西方,建立新式陆军,兴办军事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

年秋,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生之际,一位名叫朱建德的四川青年,与其好友秦昆决定投笔从戎,赴滇习武。但是当时对非云南籍的考生,讲武堂暂不录取。朱建德灵机一动,假填籍贯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姓名由“朱建德”改为朱德。由于成绩好,又是“云南籍”考生,自然被军校录取。年11月,23岁的朱德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进入学校后,被编入丙班二队步兵科学习,毕业后进入滇军担任排长。

护国军将军蔡锷

年10月,朱德追随蔡锷将军参加反清“重九起义”。年的四五月间,朱德回到云南,之后被任命为云南讲武堂的学生队长,教授战术和步枪演习。

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其倒行逆施遭到全国政治军事精英的反抗。由蔡锷恩师、进步党领袖梁启超策划,蔡锷从北京脱身,绕道日本,一路辗转于12月19日回到云南昆明。此时,身在云南的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已经开始筹划讨伐袁世凯的起义。

年12月,时任团长的朱德跟随蔡锷将军参加了反袁护国战争,再次被派往四川与袁世凯军队作战,因战功卓著,升任旅长。反袁护国战争胜利后,朱德担任昆明员警厅长。后来,朱德投奔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南昌起义,长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位居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而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元帅的母校,云南护国起义的摇篮,也被盛赞为“革命的熔炉”。

黄埔军校:威名远扬

黄埔军校,全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最为著名的一所军校。年6月16日这一天,是黄埔军校宣布正式开学的日子。军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参加了这一典礼。

以前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孙中山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年,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当孙中山决定建立黄埔军校时,国民党一批党政要人,纷纷在黄埔任职。而中共领导人方面,如叶剑英、聂荣臻曾任教授部副主任。而黄埔军校中最有影响力的中共领导人,则是曾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周恩来到任后着手健全了政治工作机构,设立各级党代表,传授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黄埔军校产生很大影响。国共分裂前,共产党员与共产主义思想在黄埔军校这所国民党色彩鲜明的军校中举足轻重。

年八九月间,经黄埔一期“状元”、共产党员蒋先云提议,黄埔军校内成立了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青年军人代表会”,会址就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由于共产党员在“青军会”中起了主要领导作用,这使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有了危机感。

蒋介石便开始着手弱化黄埔军校内的共产主义势力。他解散“青军会”,以莫须有罪名打压校内共产党员,乃至直接驱逐校内与军中的所有共产党员。

身处风口浪尖、矛盾漩涡中的周恩来,一方面忍辱负重,坚决执行中央决议,一方面力尽所能地与蒋介石方面交涉。事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凡身份未曾暴露者,仍然秘密留下来,以便日后形势有所转机,继续发挥作用。

然而,就在黄埔军校内部,陷于两党之争的时候,北伐的枪声打响了。此时的黄埔学生,不管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都暂且搁置了两党之争,携手共赴北伐战场。

在随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在许多攻坚战中,北伐军组织了不少敢死队,队员基本都是黄埔学生,这些敢死队员彼此互策互励,视死如归。北伐期间,黄埔军校师生奋勇当先,立下了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声威也从此进入了高峰。不论其政治色彩,这所军事名门育才无数,通过成果得到了全国的赞誉。

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军校史上最有名的一所学校,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惨烈的一所学校,20多万毕业生在抗日战争中战死19万,只有1万多人幸存。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左权,19岁入军校,入学几个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5岁在闽西苏区担任红军的军长。国共合作抗战之后,左权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指挥大小战役无数次,立下赫赫战功。年5月,日军对太行八路军发动扫荡,左权负责断后,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当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写了一首追悼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8月16日晚19:15大新闻大历史为您讲述军校育英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y/12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