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http://m.39.net/pf/a_6442885.html

历史上的今天

1.在年前的今天,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天王星。

2.在91年前的今天,年3月13日,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

3.在49年前的今天,年3月13日,中英外交关系从“半建交”升为“大使级”。

本周财经要闻回顾

1.中国金融时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解读:环保叠加了金融概念,就会演变成绿色金融。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央行将会引导更多的资本向着低碳绿色项目流动,金融市场上的资本能够找到更多的出口和路径,增加资本的效率;环保产业也能够在资本和政策的扶植下,尽快形成规模,释放出更多的红利。

2.中证报:关于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了“科技自立自强”。资本市场在大力服务科技创新,除了科创板之外,今后的技术推进包括先进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的信息技术等都是重点。资本市场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离不开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都在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关于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优化再融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等意见,阎庆民回应称,“在研究,这也是完善基础制度。”

解读:经济理论已经证明:在实体经济中,当主要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人口等)趋于饱和时,如果提高生产技术(即引入科技),就有可能突破生产瓶颈,使产量继续提升。这种现象放到金融市场中,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被证明也是有效的。

3.证券时报:A股投资者数量突破1.8亿。中国结算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年1月1日至年2月28日,我国证券市场共新增投资者.63万个。截至年2月底,全市场投资者数量为.87万个,继年7月超过1.7亿个之后,首次突破1.8亿个。其中,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占比99.77%,机构投资者数量占比0.23%。

解读:A股投资者数量一直在增长的路上,但结构仍旧维持之前的格局。自然人投资者,也就是散户仍旧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机构投资者仍旧严重不足。

4.证券时报:“随着碳中和生态目标提出及相关行动方案落地,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最关键路径。”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性问题和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充分的瓶颈也逐步显现。”

解读:“碳中和”就是控制碳排放,但如果可再生资源没有及时跟进和补充,就会影响社会生产。所以在完善碳排放制度的同时,必须加速可再生资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布局和扩展。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不影响生产。

5.中证网:全国政协委员、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针对科创企业特点,从“两个体系”和“一个能力”等方面积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具体而言,奚国华建议,服务科技创新,重点是围绕知识产权融资完善金融创新体系,不断创新融资方式、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领域构建高质量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解读:中小型科技企业,从创立开始就面临着资金难的问题。虽然有自己的专利,但用专利融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能够打破这一瓶颈,相信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将会迎来一片蓝海。

6.上证报:证监会召开上市公司监管工作会议,对近年来上市公司监管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当前上市公司监管工作形势,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强调,下一步要坚决做到“六个切实抓好”:一是切实抓好重点任务,全面贯彻落实退市制度改革方案,坚决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二是切实抓好风险防控,继续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确保质押风险不反弹,保持对重点公司的监管敏感性;三是切实抓好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国资国企改革相互促进等。

解读: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将不再是上市公司的保险箱。退市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将促使上市公司提升自身质量,有助于净化资本市场的环境。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退市可能会演变成风险事件,直接影响手中股票的价值。

7.中证报: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召开汽车产业扩大开放座谈会。辛国斌指出,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问题研究和趋势研判,持续跟踪、深入调研,提高对发展大趋势的判断把握能力。二要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三要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瞄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政策标准法规协同,加快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扎实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解读: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来看,智能汽车最有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后引领21世纪“第3个10年”(-)的高科技凝结体。基于这种预期下,各路资本可能会大批涌入,形成新的风口。

8.第一财经: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目前,疫情对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扰动已在逐步消退,但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期间,金融工作将继续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在货币政策方面,陈雨露强调,重点是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不搞大水漫灌,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解读:货币政策决策和施行部门重要人物的讲话表明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带有足够的惯性。在这种惯性的带动下,实体市场中的原料、成品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资本价格也将保持在一定的稳定区间内。

9.证券时报:今年来基金发出亿“红包”,同比大增%。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分红高达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分红亿元,占84%。春节后,从2月18日至3月6日仅仅2周多时间,基金分红累计74.33亿元,单次分红高达19亿元。

解读:基金分红的同比大增,表明基金整体的赚钱效应还是很明显的。但这只是整体上的数据,还不足以反映基金业内部的具体情况。

10.证券时报:2月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年2月销售各类挖掘机台,同比增长%;其中国内台,同比增长%;出口台,同比增长57.9%。年1-2月,共销售挖掘机台,同比增长%;其中国内台,同比增长%;出口台,同比增长60.7%。

解读:挖掘机销量的同比大增,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同阶段疫情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步消解;二是春季是基建开工期,需求端的大幅度增长。

11.央视财经:央视财经主播快评称,白马股最近的问题,可能也就是短期估值过高,需要回调来消化,所以追高买入的投资者,长线持有可能仅仅是输了时间,不一定会亏钱。但是短线炒妖股,表面上看,短期连续涨停,股价翻倍,看着让人眼馋,但是一旦参与进去,跟投机资金来博弈,这就好比是与虎谋皮,火中取栗。更何况,妖股之所以“妖”,就在于短期股价的大涨,跟公司基本面无关,甚至基本面还存在重大瑕疵,而股价大起大落,最终给投资者剩下的也许就是一地鸡毛。

解读:妖股并不是客观诞生的,它是投资者忽视价值,盲目跟风炒作的后果。妖股不会彻底消失,只会随着时间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对于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说,之所以会陷进妖股,无非就是其展现出来的所谓短时“赚钱效应”,这种赚钱效应是巨大而充满诱惑的。可一旦跟风买进,往往就会沦为腰斩镰刀下的那一绺绺韭菜。

12.中证报:全国政协委员、中联资产评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树奎的多份提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y/13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