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一些标题,之所以不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充分吸引读者“眼球”,很重要的就是缺乏个性特色。有的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内容繁杂,毫无重点;有的隔靴搔痒,避重就轻,无病呻吟,顾左右而言他;有的习惯于打官腔、喊口号,空话套话不时出现,陈词滥调随处可见,让读者熟视无睹;还有的重技巧、轻内容,追求字面对仗,缺少新闻含量。由于标题容量有限,不可能容纳更多的新闻信息,也不可能将新闻中的所有内容都展现于标题,只能抓住新闻中最能体现本质特征、最能吸引读者、最富新意的东西,并将其突出出来,才能增强新闻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1以实见长随便翻阅一下手头报纸,就会发现这样一些标题:《某部党委树立大人才观促部队快速发展》、《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领率机关》、《弘扬奥运精神 苦练打赢本领》、《着眼形势任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些标题换到许多稿子里不改一字都能通用,其通病是大而空、没内容,读者看完后总感到似曾相识,“好像在哪儿见过你”,有的甚至可直接改成评论标题。我们知道,不管有多少条重复使用的标题,可很少有重复刊登过的新闻。为什么不同的新闻,可用相同的标题?原因就是作者只盯着新闻的共性,没抓住其个性。也正因为这些标题具有许多新闻的共性,才变成了“万能标题”,有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像《××无情人有情》、《点点滴滴都是爱》、《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不知被多少媒体套用过多少次,原因就是放在许多稿子里都“适用”,也没有错。只是没有新意,没有独特的东西,就显得空泛无物。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新闻单位硬性规定,将诸如“成效显著”、“再铸辉煌”、“反应强烈”和“进展顺利”等空洞词语,作为标题忌用词语不准使用。其实,改变这种局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以实见长。因为新闻中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有的作者老在技巧上用力气,即使使尽浑身解数,也作不出一条出彩的标题,而有的轻而易举就作出了特色,原因就是标题内容比较实在。像《某部营职干部全都住上经济适用房》、《百余名军师职干部进京充电》和《年军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等标题,并没多少技巧,只是内容比较实,就显得与众不同。 2以势见长对一些重大题材的新闻标题,不仅要在内容上给以完整表达,也要在气势上给以充分体现。比如,在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中,新华社作的标题《百年奥运梦今夜终成真(眉题)----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主题)》,就既有内容,又有气势,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把握比较到位。 3以深见长一个标题,能否帮助读者深刻认识新闻的主题思想,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看它是否准确、深刻地揭示了新闻主旨,是否鲜明地体现了当前的宣传思想。某高炮团出了一项技术革新成果,想请报纸反映一下。说实话,这样的稿子在科技练兵的大背景下发生了许多,没有多少新意。记者前去采访时,却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在老装备不适应新课目训练时,是进行技术革新,还是向上反映,在部队干部中产生了分歧。绝大部分都顷向于向上反映,只有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持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团领导没有急于决策,而是详细听取了这位干部的合理化建议,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当时,中央正提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这一指示精神,这篇新闻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记者在制作标题时,特地将新闻事实放在眉题里,而将主题思想放在主题里,作了这样一个主标题:《“听完不同意见再决策!”》,使一篇普通的技术革新稿子变成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稿,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这类标题多是虚题,在具体操作中常常以副题的形式出现。 4以简见长新闻标题要力争做到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让读者一看就懂。做到这一点,就要善于选择。有的作者总感到文中内容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舍不得放弃。其实,内容总有轻重之分、主次之分,舍不得放弃次要的,就难以确保将重要的突出出来。在标题结构上,要尽量多用单行题,少用复合题。有的总想在标题里,既交待清背景,又说清新闻事实,还揭示出主题思想,结果往往都被淹没在标题中。在标题的句式结构中,也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的,少用偏正结构、并列结构的。有篇稿件的标题是《红色旋律在三晋大地回荡》。这个标题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多了一个辅助成份,就显得有些繁琐,后修改为《红色旋律回响三晋大地》(见年4月24日《战友报》),尽管比原标题只少了一个字,读起来就感到简练了许多。 5以小见长选择小的新闻角度,具体的事实载体,表达大的新闻主题,可收到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年,东北抗洪前线传来一篇稿件,反映当地人民群众关心爱戴抗洪战士的内容。可以说,这样的事情在抗洪前线比比皆是,很难写出新意;但这篇稿件没有直接去写人民群众怎样关心爱戴子弟兵,而是从花店鲜花被售一空这一很小的角度去反映,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其标题是:《一束鲜花一片情 人民爱戴子弟兵(眉题)――四战士抭洪负伤住院 通辽市花店鲜花告罄(主题)》。试想,如果从正面反映,恐怕用再多的字,也难收到如此的表达效果。 6以美见长标题之美,可体现于气势,可体现于色彩,可体现于意境,也可体现于韵味,使读者阅读后能产生美的享受。比如《中国军团狂揽五金迎来丰收日(眉题)----破茧化蝶刘子歌碧波狂舞;百步穿杨张娟娟靶场扬威(主题)》(见年8月15日《中国青年报》),就较好地体现了气势美;而《红嘴鸥翩翩戏京城 老专家魂牵“童话梦”(眉题)――鸟儿 请你留下来(主题)》(见年10月16日《楚天都市报》),则较好地体现了情感美;《丝竹声声颂社会和谐 鼓乐阵阵祝祖国昌盛(眉题)――新年京剧会在京举行(主题)》(见年12月31日《中国青年报》),就较好地体现了意境美;而《身入名酒乡 酒香人不醉(主题)――某部“一班人”下部队严于律已(辅题)》(见年4月24日《解放军报》),则较好地体现了韵味美。 7以动见长一般来说,动比静复杂,运动的事物总能比静止的事物传递出更多新闻信息。要使标题形象生动,不妨多用一些动词。这可使不少平静立于纸上的标题活龙活现。年奥运会期间,许多体育报道的标题作得很吸引人,很重要的就是善用动词。比如:《水立方内蝶舞歌飞(主题)――刘子歌破纪录夺冠中国时隔16年再获蝶泳金牌(副题)》(见年8月15日《京华时报》),一个“舞”字,一个“飞”字,使标题立刻产生强烈的动感。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北京奥运会团体金牌后,《京华时报》作了这样一个标题:《凤舞九天初吻桂冠》(见年8月14日)。一个“吻”字,可谓一字千金,恰到好处。《不让成绩捆住手脚》(见年12月20日《解放军报》),本是一篇工作报道,可是用了一个“捆”字,立刻使标题生动起来。 8以活见长年底是部队领导班子调整的密集期,如何搞好新老领导班子平稳过渡,是媒体较为 10以短见长再好的标题,字数一多,就不被读者待见。因此,编辑制作标题应惜墨如金,能一句话说清的,决不用两句话;能少用一个字的,决不多用一个字。《中国青年报》有个标题是:《火!(主题)——西宁火车站售票处见闻(副题)》(见年1月26日)。标题的主题只用了一个字,却把青藏铁路开通后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实践证明,字数在七个以下的标题,最容易被视觉所接受;超过这个字数的标题,容易增加视觉负担,使读者产生疲劳。我们在制作标题时,应考虑这个因素,尽量将字数控制在这个范围。有些实在难以控制的,可将一句分成两句或三句,相对减少每句话的字数。有些标题总是短不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编者总想将更多的新闻要素放入标题,使标题传达更多的新闻信息。其实,标题毕竟不是新闻的全部内容,不可能将更多的信息融入其内。哪项内容都舍不得放弃,结果等于放弃了所有的东西。因此,制作标题要善于选择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最有新意的东西,将该突出的内容突出出来。 (未完待续) 赞赏 长按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