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84529.html

一所军校与56所乡村学校的“教育共享”——

送给大山孩子们的“礼物”

■薛波龚仪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微粒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春晖行动”小组赴贵州省毕节市发乐小学开展教育扶贫。

右侧是堆积着一摞摞稻草的田野,左侧是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高架公路,扶贫工作组的汽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乡间道路上。

一路颠簸,记者一行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中村民族学校。

这所毗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乡村学校,覆盖了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年级。孩子们几乎没有到过外面的世界,但他们都知道“国防科技大学”的名字。每年,这所军校的“绿军装”都会来到这里。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从教室里冲出来。安静的操场即刻沸腾起来,“绿军装们”被孩子们迅速包围。

傍晚,食堂一角。一双小脚,自在地拍打着暖气氤氲的盆面,水花四溅。

寄宿在校的一年级学生陈俊杰,一边泡着微微泛红的脚丫,一边端着饭盒大口吃着晚饭,好奇的眼神投向食堂的另一头。

在那里,一场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举办的“城乡互联”合作共研活动正如火如荼。投影仪的光幕下,来自5所联盟中小学校的50多名老师正围绕“现代教育中的信息极简技术”相互交流。

一边是老师们认真严肃的教学研讨,一边是孩子们窃窃私语的休憩时光。正式与随意、踊跃与静谧、现在与未来,在这个群山环绕下的简陋食堂里,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不仅呈现在炎陵。在过去的日子里,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再到贫困地区,一茬茬国防科技大学的师生们,利用自身教育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全力帮助着像中村民族学校这样的56所乡村学校。

学员为孩子们授课。

拥挤的宿舍和辍学的孩子

再次来到炎陵中村民族学校,看着校园里发生的新变化,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工作处干事郝增荣不由想起了多年前第一次到学校时的情景。

16个学生挤在一个10平方米大小的宿舍里,床上孩子们头挨着脚,挤成一团。每次查完寝,时任校长盘利民都要在宿舍前坐上半天,“心里难受,但又没有办法。”

在吉首矮寨镇民族完全小学,为了让孩子们中午能吃顿饱饭,校长田川精打细算,开设了2元钱的营养午餐,一年收费块。让他没想到的是,有的孩子拿着缴费通知单回家后,就再也没回过学校。

家访时,他才知道,家长觉得经济压力太大,宁愿让孩子上山打柴,也不让再去学校了。家长们说:“捞不到钱,还得往外赔钱,亏本买卖,不干不干。”

除了拥挤的宿舍和辍学的孩子,最让扶贫官兵揪心的,还是孩子们身上那种封闭胆怯的状态。

“这里的孩子们不管课上课下,话都不多,大部分都怯生生的。一见到陌生人,就躲在老师身后,你一看向他,孩子立马低下头,就像犯了什么错一样。”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本该释放天性的年纪却背负了太多负担,孩子们脸上消失的笑容,让到访的工作组觉得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从那以后,国防科技大学这群“绿军装”年年都来,来一次就给学校带来一次变化。

有这样一组数据: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累计资助贫困学生余人次、发放助学金万多元,投入专项资金帮助改善办学条件,足迹遍布湖南平江、炎陵,贵州毕节、金盘,湖北咸宁,陕西子长等16个地区……

学员给孩子们上手工剪纸课。

数据背后,是各地校园里出现的显著变化。“宿舍楼建起来了,教室的多媒体更新了,操场的红色文化灯箱亮起来了……”这样的变化,当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亲身经历并见证。

还有一些变化,更让人欣喜。

一直以来,中村民族学校在全县20所学校里,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总是排在后3名。到了去年年底,现任校长刘显文的腰杆突然挺了起来。学校初中部成绩进了全县前6名,小学部进了全县前4名。

“这一切多亏了国防科技大学特色的帮扶模式。”刘显文说。

从“跟着走”到“一起走”

国防科技大学的教育帮扶模式,其实就是构建“城乡互联”合作共研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这其实是一个从‘跟着走’到‘一起走’的故事。”在炎陵中村焕然一新的塑胶操场上,盘腿就地而坐的刘显文,回忆起第一次去往国防科技大学的情景。

年,湖南省一项关于传统文化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在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举办。“这项活动能惠及我们的子弟学校,是否也能让帮扶学校同步参与进来,共享教育资源呢?”获悉消息后,国防科技大学帮扶工作组第一时间想到了几所贫困帮扶学校,邀请4所学校的校长和部分教师骨干一同参加。

“包吃包住,包车接送,一切费用大学全包。”中村民族学校的刘显文说,“老师们回来后,感动很深、触动很大。”

课堂上,附属小学的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作业。那名学生害羞得低着头不肯上去,老师把他的作业用手机拍下来,投放到教室的大屏幕上。

在同学们鼓励下,那名学生的头越抬越高。这一幕,让跟课的中村民族学校老师桑文峰感触很深:“要是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算了,没想到,这里的老师这么用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随着国防科技大学“城乡互联”合作共研一项项常态化帮扶机制的开展,这种触动愈发强烈,带来的改变也愈发明显。有了平台后,之前一直“跟着走”的乡村教师们,慢慢开始试着和城里的老师“一起走”。

学员和孩子们交流。

在永丰街道第三完全小学老师徐芸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mt/120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