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弹琴

任正非不久前难得地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新华社通稿难得地登出了字的对话录。有人从中看到了成功学,有人从中得到了警世说。但牛弹琴()最感触的,则是任正非的一句话:三年前华为快要垮了。

真的快要垮了?这应该与很多人的感觉相左,现在华为正如日中天,三年前其实也不差啊。查了一下当年的财报,,年营收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亿元,增幅36%。年已经是经济“新常态”了,很多企业为生存苦苦挣扎,36%的增幅已足以让世人惊艳。

但任正非还是要说“华为要垮了”,不由不让人觉得有些惊诧。原话是什么样的呢?

新华社记者问: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解读一下任正非的警告,大致意思,就是华为员工收入高了,大家都开始享受生活了,自然更愿意留在舒适熟悉的北京上海,谁还愿意去万里之外的非洲呢?

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也不只是华为一家企业的问题。

现在,不管是政府部门如外交部,事业单位如各大新闻媒体,还有不少企业公司,外派都面临极大麻烦。如果派驻欧美国家,还稍好一些;但亚非拉,尤其是一些艰苦地区,则都是难点。

也别指责这些人觉悟不高。毕竟,一些地方战乱连绵,长期外派难免拖家带口,自己受点委屈还好办,孩子教育受影响可是耽误终身的。且不提关山阻隔,每个人还都有父母高堂,无法奉孝膝前,总是驻外人永远的痛。

而且,驻外还有悲剧。辛辛苦苦很多年,回来一算,那一点美元,还不够北京一夜里房价涨得多。很多朋友就感叹,出国前没买房,几年后回来,原来能买一套公寓的房,现在能买个厕所蹲位就很幸运了。

任正非也不能拿枪逼着员工去非洲,即使这样逼着去了,也不大可能卯足劲来干活。

怎么办?情怀当然需要,理想固然高远,但正确的激励机制,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的基础。

按照任正非给出的解释,那就是提高待遇。在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

在华为内部,管理者大致有四层,士兵、英雄、班长和将军。士兵是基层员工,英雄是骨干员工,班长是基层管理者,将军则可算是中高层管理层。

更多的收益,更高的地位,自然结果也非常显著。对个人来说,“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对华为来说,非洲则成了一个巨大的黄金市场。

机制不到位,大家自然互相推诿;但机制灵活起来,活力也就激发出来了。

这就是好的改革!

这看上去很简单,不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实际却很不简单,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方方面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改动起来,不是一般的难。

譬如,最近沸沸扬扬的教育。用一位朋友的话说,一项仓促出台的政策,成功地在不仅让各省内部不稳定了,而且各省之间还吵起来了,真是服了。

初衷可能是好的,要教育公平,要让西部更多孩子进入大学,也有助于加快西部的发展,尽早跟上全国奔小康的步伐。

但为什么引起了争议?因为事关很多孩子的命运。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了,我自然吃得更少了。

不错,西部的教育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但不是简单地多给高考的名额,而是扎扎实实从中小学基础教育抓起。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将更好的教师充实到中西部去,让那里的中小学真正比政府大楼还要漂亮,不愁西部教育上不去,不愁不出现优秀的大学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只在最后高考一关走捷径,未必是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反而是对其他地方的寒门学子不公平。

但我们为什么最好的中小学教师总是去不了最需要的地方,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是否更需要反思?其实也不要讲全国了,就是在北京市内,何尝不是这样呢?东城、西城、海淀学校资源最好,但其他地方就乏善可陈,弄得很多家长为了学区房伤透脑筋。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对待人才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待遇!

像任正非一样,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自然就会有人主动请缨,前往非洲开拓市场,这样的做事干劲,自然能给华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任正非的“三年前华为要垮了”,其实是不会垮的!

同理的,如果很多好教师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何愁西部大学生还会少了?如果相关的机制能让这些大学生回乡创业、从事教育,还会有那么多大学生留在沿海吗?不然的话,中国教育问题会越来越大,甚至真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政府的公信力!

看看街头,这不是危言耸听。

但千万不要让奉献变成比惨运动,那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任正非的故作惊人之语,其实与他一直倡导的“惶者生存”文化有关,或者更通俗一点,就是危机意识。

他几乎每天都在向员工灌输这样的危机意识。比如,在年撰写的《华为的冬天》一文中,他写道: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十多年后,在谈到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时,任正非又警告说:

信息潮的变幻莫测,快速的演变,使一批一批的大企业陷入困境,以至消亡;一批一批的小企业,成长为撑天大树,大树又遭雷劈。不断的生,不断的亡,这是信息产业的特点。华为由于幼稚不幸进入了信息产业,后退就是死亡,被逼上了不归路,创业者及继承者都在消蚀健康,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而顽强奋斗。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总好过于沾沾自喜、忘乎所以。正如总书记多次引用苏轼的名言: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一次又一次的突如其来的舆论热点,一再提醒我们,这个社会已到了临界点,再不未雨绸缪,真可能有不测之忧!

再加一句,任正非的名言:“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冬天来时)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现在是初夏,但我们确实也该考虑考虑棉衣问题了。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mt/77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