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从北京的人文形象,即城市形象中的“软环境要素”入手,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北京人文形象在日本主流媒体上的呈现特点,不涉及与北京相关的时政新闻和财经类报道。研究对象是日本乃至世界日发行量最大(超过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选取年9月(奥运会后)至年3月(本文研究时间)该报有关北京人文形象的报道进行逐篇阅读,通过文本分析,探讨北京人文形象是如何被日本主流媒体塑造的。 所选报道均来自《读卖新闻历史馆》官方数据库。①据统计,《读卖新闻》全国版(包括东京朝刊、夕刊和西部朝刊、夕刊)有关北京人文形象的报道总共40篇,主要分布在文化版面和社会生活版面,24篇为消息,14篇是专栏文章,1篇影评,1篇人物专访,本文主要针对消息和专栏文章展开论述。 一、消息类报道中的北京人文形象 1.中立偏正面的北京人文形象 消息类报道本身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主观意志,但从所选择事件、报道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仍能感受到褒贬态度。为便于分析,本文将报道分为积极、弱积极、中立、弱消极、消极五类,划分依据为:明确使用了正面表达的情况为积极;虽然没有正面表达,但其主题是正面的且没有出现负面表达的情况为弱积极;既没有正面表达也没有负面表达,且主题也无明显褒贬的情况为中立(基本是最基础的事实阐述);虽然没有正面或负面表达,但报道角度或主题有负面倾向的情况为弱消极;明确使用了负面表达的情况为消极。按照上述标准,积极(8%)和弱积极(42%)占一半,而消极(8%)和弱消极(13%)约占五分之一。在消息类报道中,《读卖新闻》传播的北京人文形象是中立偏正面的,下面分别从这五类报道中选择样本做具体分析。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日本特别展出北宋绘画》(东京朝刊,.1.19)是一则态度积极的消息。消息开头指出该展览是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而举办,后文则主要描述了参展的作品皆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品,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鉴赏价值。这则消息的内容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文化对外(日本)交流,一方面肯定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北京文化对外传播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推动力量。 褒贬态度为弱积极的消息中看不到非常明显的正面表达,但从全文来看,仍然可以感受到媒体对该事件持正面态度。《四大京剧团聚集日本26日开始在东京开演》(东京夕刊,.9.9)引用了中国国家京剧院首席演员赵永伟的评价,说这次出访是“京剧史上首次”,“能够(为日本观众)呈现多姿多彩的寓言故事,是非常珍贵的机会”。虽然这些评价并非由作者直接提出,但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作者的主观意见。 中立的消息中看不出明显的褒贬,大多是直接介绍事件本身。如《中国政府测量万里长城KM》(东京夕刊,.4.20)交代了中国政府重新测量长城长度的事实,并说明长城全长1.77万里左右,已经远超“万里”。消息中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读者所能提取的也只有关于长城长度的信息,是一篇没有表达褒贬态度的中立报道。 弱消极的消息类报道往往在报道主题上表现为消极,即作者不会明确对报道对象使用负面表达,但将这种态度蕴含在上下文中。《北京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防止污染恶化》(东京夕刊,.12.16)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弱消极报道。作者介绍了北京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阐述这项规定的出台是为了防止本就饱受雾霾之苦的首都的空气环境更加恶化。结尾部分非常委婉地暗示了这项规定的执行力度其实不强,借市民之口提出了质疑。这条消息中暗含了消极诠释:北京的空气质量令人堪忧;尽管出台了相关规定,但空气治理力度和效果依然欠佳。 消极态度的报道中明确使用了负面表达,且报道主题为负面。《北京PM2.5超标因能见度不高韩国取消国内航线》(大阪朝刊,.2.26)指出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已影响至韩国和日本国内,导致韩国的部分国内航线停飞。这里将中国东北及北京地区的空气污染和韩国、日本国内的空气污染联系在一起,而行文中这样的联系并没有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为一份日本发行量最大,且海外知名度较高的媒体,《读卖新闻》的这篇报道在一定程度上给北京人文形象带来了比较广泛的负面影响。 2.白癜风治疗权威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