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在“基于单元整体备课”的专题研究中,翠微小学五、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齐聚本校区阶梯教室,开展骨干和高级教师“引路课”活动,旨在聚焦单元整体备课解决学生疑难困惑,引领教师备课授课。 第一节课是由康华兰老师带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以“谁的面积大”为开篇,引发学生比较两个图形大小及探索多种方法的兴趣,体验转化的过程和必要性,积累活动经验。在多种方法比较中感受底一样,高不同,面积不同,同时建立起方法间的联系。学生在运用割补法交流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典型错误案例,借助能拉伸的小工具直观感受不能用邻边相乘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道理。这节课有层次的活动与汇报交流,让孩子充分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学习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兴趣。 第二节课是由袁波老师带来的《因数与倍数》,首先袁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排队问题入手,提出36人该如何排队,引发孩子思考,使孩子在尝试不同的排队方法过程中感受到36可以怎样拆成整数,以及不能拆成5或7等等。后续从排队问题中提炼知识点,引领学生探讨36能拆成的数字(1、2、3、4、6、9、12、18、36)与36的关系,引出倍数和因数两个概念,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学生数形结合的基础之上,把抽象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最后袁老师由百数表入手,让孩子圈出36以内的因数,后续引导学生将36看作因数,找寻36以外的倍数,在36从因数到倍数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维,发现除了36的因数,还有无数个36的倍数,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课是由汪丹老师带来的《2的倍数特征》,她深知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过渡阶段,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仍需要丰富可感的素材作支撑,所以选取“两人三足”游戏讨论作为开篇,使学生们聚焦于参加游戏的总人数的问题。汪老师引领学生由生活常识和零散数学经验能够判断出,全班45人玩游戏是否有剩余。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开始从数学化的角度重新审视2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借助点子图圈点、百数表圈数等课堂活动,再结合拆数(45=3×3×5)方法,发现倍数个位数字特征的同时,直观感悟若干个2的累加,由此走进了数字内部的结构。在后续的讨论中,针对“不能全部参加怎么办”、“修改规则”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创造性尝试,为后续5、3的倍数的学习进行了铺垫。 课后老师们积极进行评课,大家畅所欲言。 闫玉玲老师指出: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抠”—抠细节,“究”—重研究,“引”—引导反馈,“备”—备素材,三位教师授课风格不同,都是值得学习的典范。 教学副校长孟桂民指出:形是帮助学生走进数的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点子图的依托,百数表的结合,要善于借助模型打通数之间的内部结构,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高年级数学主管张杨老师结合海淀区青年教师世纪杯及三位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活动总结。数的抽象使人们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应用和内部结构的特征,《因数与倍数》单元体现的核心素养是数感,概念多、知识抽象,着眼于对整个单元知识之间链条的思考,依托具体情景,通过建立数与数之间的联系的活动设计,以及直观工具的引用,引领学生走进数字内部结构,数与形结合,使零散的数学知识经历了数学化的精细过程,形成逻辑关系结构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系统化建构知识的同时,促进方法的迁移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翠微小学数学团队在构建课程中基于单元整体备课,从单元的角度整体感悟教学内容,分析学情,提炼单元核心思想和方法,将单元目标细分到课时目标,达到不同课时内容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建立体教学,这样的教研活动会一直开展,教师们不忘初心,不断钻研,积极学习,必将会成为一支不断进步的优秀教师队伍! 审阅 于立君 撰稿 盖梦凡 摄影 本校电教 编辑排版 陈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125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