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 http://m.39.net/disease/a_6175265.html

过去的,学术界的造假事件频频被曝光,很多心理脆弱的科研小白纷纷表示信仰崩溃,学术氛围空前紧张,红外都不敢让师弟代做了…..

学术不端的新闻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假的真不了,造假的数据是不可能被重复出来的,而对于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来说,实验结果可重复,是衡量其学术价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否则无论拥有多么漂亮的实验数据,也难逃被撤稿的命运。

“撤稿”在学术圈也不算是小概率事件,但撤稿原因无非以下两种:

1.有的涉嫌“学术不端”,如P图、篡改或凭空捏造数据等行为,属于有意为之;

2.有的属于“学术不当”,如操作失误、仪器设备状态不好、试剂不稳定,则属于无意过失。

一字之差,事件的性质却相差甚远。造假当然不能被原谅,但是因为“学术不当”导致的被撤稿,有些却让人同情,比如下面这位大哥,他的文章撤稿竟然是因为一块旧纱布。实验中最不起眼的纱布,为何突然成了论文撤稿的“背锅侠”?

这是一篇由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BioresourceTechnology期刊上,接收于年5月的文章[1],题目是“利用金属氧化物预处理玉米秸秆以提高木质素去除率,减少糖类的降解和水的消耗”。这个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转化方面的研究,他们想通过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高效经济地预处理玉米秸秆,以期最终获得生物来源的乙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127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