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区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乔键介绍了“十二五”时期海淀教育发展成果。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对《规划》进行了深度的发布和解读。

未来五年

●人口生育高峰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叠加效应,将带来持续的入园难、入学难矛盾;

●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配置还不是很均衡;

●生源持续增长、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教师队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优质教育规模扩大的要求,学校的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战略需要。

●教育治理体系、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亟待健全完善;

●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面对这些矛盾和挑战,海淀区科学继承发展成果,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系统梳理机遇挑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力求回应民生关切,出台了《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为实现这些目标,海淀区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一、学位供给保障工程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面临户籍人口生育高峰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叠加效应。全力增加学位供给依然是政府的重点任务。

1

海淀区将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增加政府办园数量和比例,委托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重点完成北部新区实验幼儿园、六一幼儿院、金玉府配套幼儿园等改扩建、新建项目。

2

全面加快实施中小学建设专项规划,重点完成北部地区学校建设项目,建成航天城学校、树村学校、新鑫苑九年一贯制学校、二十中附属实验二期工程等,在北部地区规划建设1-2所寄宿制中学,完成育英中学整体改扩建工程。

3

完成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整合,建立高标准、综合性的特殊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

二、校校优质工程1

组建15-20个教育集团和合作联盟体。以优质资源为引领,以实验项目为载体,构建学校成长共同体,促进成员校实现集群式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

2

实施新优质和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将实施新优质和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通过专家引领、政策支持等举措,推出20所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10所普通高中新品牌学校。同时将探索建设科技、人文、语言、艺术、体育等五大领域的特色优质高中,切实满足社会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3

做强民办教育高端品牌。支持民办教育集团化发展,鼓励发展一批办学水平一流的民办学校。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优质资源单位合作的PPP新模式,开展特许学校、混合所有制学校、民办非营利学校的研究和实践。

三、办学条件提升工程

“十三五”期间,海淀区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1

深入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及区域优质特色科技、文化资源与中小学共建共享、错峰使用的工作机制,使教育外部资源共助教育事业发展,扩大中小学办学空间。

2

教育系统内部要研究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化手册》和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建设标准,加快实施体育场地、专业教室和学生食堂等办学空间达标改造。

四、教育名家聚集工程

习总书记视察八一学校提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要让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海淀区要打造教育人才聚集高地,为干部教师的成长发展创设一流的土壤和环境。

1

继续推出10名成绩突出、社会广泛认可的教育名家,壮大名校长队伍和名教师队伍,挖掘一批有教育情怀、有发展潜力、有办学思路的校长人才。

2

建立高端教育人才储备库,实施紧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创设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3

完善干部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探索校长职级制管理,推进集团化办学内部绩效工资体系改革。依托海淀教育基金会,建立教师荣誉功勋制度和基金奖励办法,加大教师住房保障力度,实施农村地区教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4

实施多元、立体、开放式培训。要将海淀的干部教师研修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为服务海淀、领先北京、示范全国的干部教师培训品牌。要加大对一线普通教师的培训力度,引进优质境外培训资源,提升干部教师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平。重点推进实施“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

五、未来教育探索工程1

海淀区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传统教育优势与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融合,鼓励学校进行管理机制、课程整合与实施、教学模式等的有效创新,真正设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和学习的新形态、新生态。

2

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推行学生发展顾问制度,提高对学生选学、选考等学业发展指导的能力。

3

打通学校边界,探索跨学校、跨学段、跨学科整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海淀教研、科研的品牌优势,建成80-个学科教研基地,培育8-10所课程建设基地校,将所有高中纳入跨校选修范围,为学生时时学习、个性学习提供课程、资源和环境支撑。

六、核心素养培育工程

未来五年,海淀区将进一步完善课内外、校内外资源统筹、管理和研究机制,全面提升德育、美育、体育、校外教育和科技教育水平。

1

坚持德育为先,健全全员德育体系,打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周、家庭教育大讲堂、传统文化展示月、敬德书院春秋论坛等区域性教育活动品牌。

2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以校园足球、冰雪运动为契机,创新区域性学生体育活动机制,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54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