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二小事件”持续发酵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于年建校,目前有中关村校区、华清校区、百旺校区3个校区,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小学”。然而,近日的“校园霸凌”事件却给该校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件起因 12月9日,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不少网友的朋友圈都被北京市“中关村二小校园事件”刷屏,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使得校园暴力相关话题再次引发 10日夜间,北京市教委首次回应,称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发的角度,高度重视。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呼吁 12日晚,海淀区教委就此事予以回应:近期,中关村第二小学发生学生受伤害事件,给当事学生及家长造成了伤害,对此感同身受,深表痛心。 与此同时,截至12月13日欺凌者家长仍在沉默。 社会反响 此事经网络传播后,引发较大争议,褒贬不一。 一些支持者表示,孩子如何与人为善、如何正确玩耍、如何面对逆境,均需要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不能简单以“开玩笑”定性,对“熊孩子”不管不教。 一些反对者,诸如自称中关村二小学生家长的网友SunFuJie认为,要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事件,不要把孩子推向风口浪尖。 在媒体报道中,另有“中关村二小其他学生家长”等爆料称,发帖的“被欺凌”学生家长“夸大事实、借题发挥”。 摘自新华网 矛盾焦点 事件过程中,涉事学生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一直是各方最大的分歧所在。 根据今年4月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 学校介绍,亮亮和军军的家长均不认可此事是校园欺凌行为,更不是施暴行为。吕老师告诉记者,明明和亮亮、军军平时都是正常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学校经多方调查认为,“上述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亮亮和军军的行为已经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衡量此事件是否是欺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标准。 事件背后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近年来,中小学生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今年5-8月,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 今年2月,涉嫌凌虐和绑架同学的三名中国留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和检方达成认罪减刑协议,三人分别获刑13年、10年和6年,服刑期满之后将被驱逐出美国。 该案在中美两国影响巨大,不少中国人发现原来孩子间的“打打闹闹”也可能是一件很严重的犯罪行为,“校园霸凌”甚至成为当年美国新学年开学季的关键词之一。 法律漏洞? 校园欺凌事件高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法律法规是否完善,是否有效值得深究。是否是法律法规的相应之后或空白导致了校园暴力高发和未成年人犯罪。 就在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要求,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 摘自新华社 国外相关应对措施 针对校园暴力事件,某些国家往往采取零容忍。 美国:自年起,美国教育部就开始采取行动打击欺凌和网络欺凌。美国有五十个州通过了反校园欺凌立法,其中新泽西州年9月开始实施美国最严厉的反欺凌法。 日本:今年10月,日本政府防止欺凌对策协商会围绕基于《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的措施改善草案展开了讨论。要求明确“重大事态”的欺凌的定义,并为调查的开展方式制定指导方针。 韩国:年韩国政府颁布《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的相关法令》,次年出台《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的五年计划》,但是收效甚微,后又于分别于年及年相继发布《“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及《年度“以学校现场为中心”校园暴力应对政策的促进计划》,试图应对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校园暴力。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看来,当前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置重点在于通过“零容忍”来防微杜渐。“主要还是执行的问题,属于观念和理念上的转变。西方社会采取的是一种零容忍的态度。这种零容忍不是我们所说的刑罚,而是对这种事情,哪怕是蛛丝马迹,也应该给予特别严肃的处置。” 摘自信息时报 有意思的是,不少家长在该事件曝光后,纷纷表示要把孩子送去练跆拳道、拳击或武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说孩子小不懂事,若是家长不管,日后到了社会,自会有人管你的孩子,到时候会吃大亏。同时,告诉孩子不要欺凌弱小,也不要害怕校园暴力,一定要及时告诉大人寻求帮助,生命最重要,但是尊严与人格也不能丢。 目前关键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长要真正重视落实,形成良好、密切的联系与互动。“要让学生和家长都意识到社会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零容忍’。另外,如果学生被欺负,家长到学校讨说法,需要如何妥善处理、采用何种应急机制、如何及时回应等都应在各校日常管理中进一步细化,甚至可以开发有效预防及处理校园欺凌问题操作手册。” 学校作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基本执行者,责任尤其重大。培养教师相关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从源头杜绝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根本要求。遇到相关事件后,学校不能一味回避责任,压制处理,而应当正视问题,积极改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应当努力培养每个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 在处理防范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的家庭教育责任尤其重要。“从以往的统计情况看,‘欺凌者’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在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校园暴力易发、高发,意味着应该切实补齐家庭教育短板。” 摘自新华社 结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近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控制能力。你不告诉他们那是恶,他能把人逼死,你不告诉他反抗恶,他能被人逼死。 暴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校园都是不允许的,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对校园暴力零容忍,这才是社会的进步。 一口新鲜第期 本版排版策划:陈博文 责任编辑:金心怡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63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