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对话大师# 原文标题:摄影的品格——读李晓斌纪实摄影作品《上访者》所感悟的 网上阅读摄影作品,有一张照片经常出现:一名老人身着一件破棉袄,胸前挂着闪闪发光的毛主席像章,在大街上仰头张望。这幅《上访者》,是由我国著名摄影家李晓斌,于年11月在北京市天安门与午门之间的路上捕捉到的。这幅堪称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值得全民“独立摄影师”学习与研究。 中国经典纪实摄影作品《上访者》 李晓斌摄于年11月,摄于北京市天安门正午门之间的路上。 年由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 李晓斌,国内从事纪实摄影最早的优秀摄影家,也是北京“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他拍摄的照片内容,都是社会性很强的民生题材。今天再次从摄影心理学的角度欣赏,影像透露出作者观看事物,保持中立的观看方式,尽管社会与政治如此“风云变幻”,他永远保持一种静定的摄影心理观察生活,从而使他成功地捕捉到如此独特的画面。 中国人物画,理论上历来提倡“神形兼备”的绘画风格,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提倡:“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是具象(形似)兼传神(神似)最具理论的论述。形神兼备,既是画家追求人物画表现人文情感的艺术境界,也是摄影家深入生活,追求表现人物形象生动的视觉境界。 李晓斌拍摄《上访者》仰头张望的眼神,瞬间中流露出被摄者许多未尽言明之意。作品的瞬间与神情,烘托出画面中的朴素之美,显示出作者具有捕捉瞬间与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张扬性格特征的细微之处见功夫艺术天赋。至此,照片上人物瞬间与朴素的着装与北京市街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在环境的衬托下,表现得微妙微稍。 《上访者》是一幅新闻摄影。 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李晓斌拍摄这名受“冤”的老人,进京上访“唯权”的人物形象,震憾着读者的心灵。李晓斌凭着影像记录社会的一种信念,面对如此“敏感”的题材并没有放弃,反而毫无顾忌地将老人典型形象定格,成为一幅当代纪实摄影作品。李晓斌为了不让自己招灾惹祸,他没有向国内外媒体发稿、参赛,将个人名利拒之门外,是一种祈福。 众所周知,新闻照片具有时效性、新闻性、真实性。一幅优秀新闻照片,因故没有及时传播,那就不是新闻。李晓斌将这幅具有新闻“卖点”的决定性瞬间,封存在“私影博物馆”里。年间,这幅作品才“重见天日”与大家见面。 年,四川成都市,涌向全国各地大城市的打工者。 李晓斌摄 年,北京中山公园,时尚杂志开始出现。 李晓斌摄 国内,自古以来有一句“文如其人”的说法。一个擅长用镜头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