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核心,关键在于破除长期以来法院院庭长“判而不审”的顽疾。北京市法院系统今年以来大力推进院庭长办案,以硬性的制度措施杜绝院庭长办案“走形式”,全市三级法院名院庭长走上审判台“坐堂问案”。截至10月20日,共办理案件件,占全市法院法官结案数量的15.5%。

  北京市高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袁远介绍,北京法院不断加强院庭长办案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剥离行政事务性工作,对院长、庭长的办案数量提出明确要求,切实让院庭长办案成为“硬约束”。

  北京市顺义区法院提出“三个不低于”要求,即院长办案数不低于所分管部门庭长平均办案数的50%,庭长不低于所在部门平均数的50%,副庭长不低于所在部门平均数。而昌平区法院则对院庭长办案的数量、类型、标准等进行了全面规定,分岗定责。截至目前,该院院庭长共收案件,审结件,分别占全院的收、结案的36%和37%。

  作为我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了院长固定审判周,三位院长每月固定一周时间审案。“固定了开庭周,任何会议都要请假。开庭周安排会先公示,并向各相关单位通报,保证院长在这一周专心行使审判权。”北京知产法院院长宿迟说。

  办案数量确定了,如何确保院庭长独立办案而不是“作秀”“走形式”?在北京市一中院,院庭长带头落实庭前会议、证据交换以及庭前阅卷等庭前准备程序,亲自进行询问、开庭审理、参与调解以及制作裁判文书,坚决避免“露面敲槌”。北京市四中院按照三名副院长的专业特长和分管领域,分别带头在民事、刑事、行政审判领域开展专业化审判。东城法院规定院庭长亲自承办有重大影响、复杂疑难和新类型案件,办案不固定合议庭,不办串案,不办简易案件,不由他人代办案件。

  “作为院长,我首先是一名法官。”今年已办理8件案件的昌平区法院院长张雯说,院庭长办案必须对案件的审理、宣判、答疑的全过程负责到底。在张雯审理的相邻关系案件中,她并没有主动告知当事人她的职务情况,而是以法官的身份就地勘验、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光判决书她就修改了四五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一起商标无效宣告行政纠纷案件时,得知知识产权审判专家、副院长宋鱼水是案件的主审法官,当事人坦承“医院挂上了‘专家号’一样”。在宋鱼水看来,院庭长担任主审法官,能够让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有信心。

  袁远表示,院庭长办案还原了院庭长行政职务下的法官本色,对其他法官尤其是青年法官起到了“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全面提升了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今年1至10月,北京市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数量件,同比上升11.6%,法官人均结案数为85.8件,同比上升10.7%,一审服判息诉率为86.5%,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记者涂铭熊琳)

来源:新华网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89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