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京1+3培养试验扩至42所中学初二生免中考升高中

年“1+3”培养试验招生计划出炉。今年北京实施“1+3”培养试验学校有42所,相比去年有所扩大。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试验学校,在试验学校连续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

参加今年“1+3”培养试验的学校仍分为两类,包括7所市级统筹类学校和35所区级普通类学校在招生计划上,市级统筹类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从去年的人增至人。其中,北大附中(惠新东街校区)增加人、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增加人。

35所区级普通类学校计划招生人,相比去年减少人。其中,北京市三里屯一中、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第四附属中学等学校没有纳入招生计划。

据悉,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等条件的初二学生可报名参加“1+3”培养试验。市级统筹类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分配到校(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计划不分配);区级普通类学校主要面向本区。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该试验的学生不需参加中考,直升本校高中。同时,允许进入本试验的学生在初三中考报名前退出试验,退出的学生转回原初中校,可参加当年中考,不能参加校额到校、市级统筹、统招定向招生录取。

根据时间安排,学生报名市级统筹类学校时间为6月24日-6月30日,学生报名区级普通类学校时间为7月17日-18日。之后,试验学校组织面试,面试结果将在学校网站公布。

02

北京将加快出台政策强化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

全市余社区(村)已各配备一名儿童主任

据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有儿童余万,其中,困境儿童2万余人。全市共有16所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床位张。其中市属机构3所,区属机构13所。此外,北京市地域范围内有民办机构17所,分布在石景山、朝阳、房山、顺义、昌平5区。

目前,全市余个街乡已各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全市余社区(村)各配备一名儿童主任,承担家庭巡视探访、问题发现报告等基本职责。并且通过购买服务,为社区(村)配备专业儿童社工,协助儿童主任开展工作,并提供专业指导。

在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发现报告渠道上,5月30日,北京市儿童保护法律服务热线“”开通。热线可提供法律咨询、接受儿童监护侵权个案举报;并有专业律师指导办理具体案件;还可开展普法培训和公众倡导工作等。

将重点强化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建设工作

北京市拟通过第三方开展困境儿童家庭监护巡视探访工作,加强对困境儿童家庭监护人的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此外,先后制定和实施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举措达20项,推进儿童福利适度普惠发展。内容涉及生活、医疗、康复、护理、教育资助、住房保障、技能培训、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试点)等十余个领域;接下来,北京市将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我市儿童福利制度体系和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起草《北京市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操作规程》。

重点强化对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支持,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紧急庇护站)、儿童之家、儿童心理服务站等全市儿童福利和保护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继续加强街乡儿童督导员、社区(村)儿童主任和儿童领域专业组织、专业人才、督导人才、志愿队伍的培训和能力培养,健全“五位一体”救助保护运行机制。

03

北京幼升小:7月上旬一年级新生可领入学通知书

7月上旬一年级新生可领入学通知书

昨天(15日)和今天(16日),北京各区进行“幼升小”入学登记。从东城区、西城区、房山区等部分学校了解到,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强调,登记先后顺序与录取顺序无关,只要户籍、房产符合要求,均可顺利入学,但还是有不少家长早早来到学校门口等待,甚至有家长凌晨1点就已在校门外等候。根据相关安排,7月上旬,一年级新生可领取《入学通知书》。

学校发号登记审核

昨天7点,位于西城区马连道的北京小学广外校区的校门口外已排起了百米长队。虽然门口张贴的《新生入学通告》上明确写着“请不要带孩子到校”,可还是有心急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登记。早起的孩子们有的边打哈欠边玩玩具,有的干脆靠在家长的肩头睁不开眼。

“我凌晨4点来排队,就已经43号了。”学校为了维持秩序,为每一个前来排队登记的家长都发放了序号。排在第一位的家长,6月14日晚上先来探地,15日凌晨一点钟再来排队,“如愿”拿到一号。“号以后的家长可以上午10点左右再来排队。”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也同样采取了发号的方式来维持排队秩序,并且专门安排老师提醒家长们错峰登记以及带齐审核所需要的材料。一位排队的60多岁的老人告诉记者,家与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孙子完全符合入学条件,“儿子劝我不用这么早来,但早点审核完材料,我心里早点踏实”。此外,孩子明年才上学的一些家长也来凑热闹。“我女儿明年上学,我来问问孩子符不符合资格,报名都需要什么。”家长邢女士8点就来到登记现场,向很多家长询问了“经验”,为孩子明天上学探路。

审核流程仅需5分钟

虽然新生入学通告上写着8点半准时开始登记,但随着排队的队伍越来越长,一些学校提前打开校门让家长进入。

北京小学广外校区就提前半小时开始登记审核工作。“登记过程很快,就是递交了材料,老师核对了一下,什么都没问。”8点10分,第一个完成登记的家长告诉北青报记者,整个流程用了不到5分钟,非常顺利。8点20分,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第一批等待登记入学的家长和孩子开始陆续进入学校进行资料审核。大约半小时之后,审核结束,家长带着孩子陆续走出学校的侧门。“问了孩子的名字、年龄,在哪所幼儿园上学,基本上就是看看孩子交流、表达能力。几分钟就审核完成了,剩下的20多分钟都是在学校看表演和展示。”一位女家长说。虽然教委明令今年义务教育入学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并严禁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但还是有一些家长让孩子“有备”而来。“我们家孩子面试前准备了一首古诗、一首歌,还特意让她记住了父母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就怕老师问。”在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进行登记审核的一位家长说,“看来之前做的准备都是自己想多了。”

准“小豆包”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在入学登记时,为准“小豆包”们准备了课程展示、社团展演以及合唱团的表演。审核流程中列出了美术、书法、快手叠杯、足球、篮球、陆地冰壶、旱地冰球等课程展示内容以及弦乐团、啦啦操团、轮滑社团以及小苗合唱团等社团展演。

“学校操场上特别热闹,各种表演、展示都有,真没想到小学都有社团了。这次不仅是登记入学,还让我们对这所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位带着孩子刚刚参观完的女士感慨道。“我想学轮滑,上学之后我要去轮滑社团。”一位小男生兴奋地告诉北青报记者。

根据相关安排,7月上旬,一年级新生将可领取《入学通知书》。

04

北京初中生参加科学实践可计入中考成绩

“学生参加经学校认定的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可计入活动次数,并按规定计入中考成绩。”6月14日,北京市教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补充通知》,明确活动课程实施和成绩认定、经费支付标准等事项。

去年底,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学生在初中三年须完成10次开放科学活动,其中6次在市级资源单位完成,4次在区级资源单位完成。按要求完成学习取得的成绩纳入中招计分。

此外,在《补充通知》中规定,科学实践活动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和成绩认定,初中学生三年内须完成10次科学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相关标准,开发、开设科学实践活动课程。

经费方面,科学实践活动综合支付标准为元/人次,不再划分财政供养单位和非财政供养单位,同时不再依据主讲人员类别划分不同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经费主要用于支持资源单位提供活动服务所支出的专家费、培训费、劳务费、资料费等项目。学校教师承担的任务开展活动课时费,由各区在支付标准总额内给予统筹。

每学期活动结束后,由各区教委与相关资源单位据实集中结算实施经费。市教委、市财政局将按照活动成本和实施情况,定期动态调整科学实践活动实施经费支付标准。

ID:

huisiyajiaoyu

长按识别左侧







































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06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