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教师︱周群(北京景山学校教师)

★★★

如何进行语文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首先要对育人观和课程观等上位的问题要有清晰的认识。

特级教师李卫东说:“教师怎样理解语文,怎样理解散文、诗歌、科技作品、新闻、社论……决定着他(她)课堂教学内容的‘品相’如何。”

对他的表达,我深以为然。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语文教师必须助其“双向打通”。

向内,帮助其建立精神内核;向外,必须引领他们走入比学校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打通的渠道。精神内核建立的重要标志,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做会思想的苇草,可以平凡,但决不能平庸。

思考力从何而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必须引入新鲜的活水。不仅让语文帮助学生撑起生活的蓝天,更为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当代公民。

上述观念绝非空话,项目式学习从理念到形式与这些观念有极高的匹配度,坚信才能身体力行。

我就以北京景山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的新闻教学为例,谈谈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与实施策略。

新闻对人们的影响日渐显著。不论何时打开报纸、电视、广播或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其中,新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但长期以来,初高中语文教学中却严重存在着忽视新闻教学的现象。初中语文教材中相关课文数量有限,教学内容集中在文体知识层面,如消息的定义、要素之类。教学也往往只侧重于教“怎样读”,对如何通过新闻教学培养当代公民则明显思考不足。

经过长期实践,北京景山学校初中语文教学团队对新闻教学形成如下共识:“学习本单元,不仅要了解新闻这种实用性文章的文体特点,更要在领悟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学习新闻精神。

第一,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要通过阅读新闻、分析新闻,养成求实为本的科学精神。

第二,新闻传播必须坚持公正这一基本原则。要通过学习新闻,培养正义至上的人文精神。

第三,新闻从业者承担媒体责任,是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舆论力量。要向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培养社会责任感。当然,我们还要通过广泛阅读新闻,培养辨别新闻真伪以及对新间事件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

更新新闻教学的理念后,教学内容也随之做了调整。

不仅选文更新,新闻体裁也有了扩展:所选课文有消息,也有通讯,还有特写与人物专访。

仅有这些努力还不够,教学实施还要力求“立体化”。新闻教学要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引领学生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1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