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打卡,拿下背诵,每天多努力一点点,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 读史使人明志 考研倒计时天 昨日打卡专题回顾 梁启超与他的报刊家族 ?梁启超 ①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 ②他从年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起进入报界,初露锋芒。《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后,他南下上海主持《时务报》笔政,大力宣传变法,名噪一时,把《时务报》办成了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③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④辛亥革命后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⑤梁启超从年主编《万国公报》至年脱离报界,前后共有27年,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报章文体 ①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 ②这种文体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的,但当时没有形成气候。后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③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④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其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⑤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清议报》 ①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为梁启超。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②《清议报》的办报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③为了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等人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一些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革命的文章,赢得了不少读者。 ④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 ⑤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⑥1年12月21日,《清议报》因失火停刊。 ?《新民丛报》 ①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 ②该报是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的舆论中心,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半月刊。 ③该报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其内容丰富,编辑严谨,印刷精美。 ④3年之前,该刊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学说,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学说,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4年起,梁受康有为影响,思想倾向转变,反对共和,诋毁革命的内容日益增加。至5年,该报在与《民报》的论战中惨败。 ⑤该报于7年停刊。 优秀打卡榜单:咱家中文名叫做螺号/英文名:ShellTrumpet 今日打卡 清朝末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大清报律》(地位+规定)*** 地位:《大清报律》是8年1月由清廷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纸法拟定的一部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8年3月奉旨颁行。 规定: 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 《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 年,《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苏报案(定义+创办+历程)***** 定义:“苏报案”是清政府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的一次镇压。 创办:《苏报》创刊于.6.26日,创办人胡璋。 历程: 3年,爱国学生章士钊担任主笔,《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两个专栏,用来报道学生运动和大造革命舆论,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章太炎发表在《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更直呼光绪皇帝其名,成为清政府对其镇压的口实。/6.30清政府经与上海领事团多次密谋,决定对陈范、章太炎、邹容等七人实行拘捕,当日章太炎等被捕,邹容闻训于翌日自动投案,“苏报案”由此引发。/7.30,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等为被告的特殊审讯开始,/租界当局于4.5.21最终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 《大公报》(地位+创办+宗旨+发展历程)***** 地位:《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也是中国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现在仍在香港继续出版。 创办:2.6创办于天津,时政性日报,英敛之主持 宗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发展历程: 2-由英敛之主持,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由王郅隆接办,接近皖西军阀并有亲日倾向 -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提出四不办报方针“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至今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时报》(地位+创立+4贡献)*** 地位:《时报》是戊戌变法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创立介绍:4年6.12创刊于上海。狄葆贤和罗普分别担任该报经理和主笔。《时报》在政治上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但在报纸的评论、编辑、出版方面敢于大胆革新,为我国报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①首创《时评》专栏,应时而发、短小精悍、冷隽明利,深受读者欢迎; ②首创报纸专题周刊,文学作品“附张”聘请各样专家负责编辑 ③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版,版面“务求醒目” ④首创了现在一般报纸通用的对开分为4版的两面印刷的版式。 于右任及其办报活动以竖三民为著称——《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定义:竖三民是由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个报刊。 《民呼日报》: 创办:9.5月,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 内容: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政治,揭露贪污罪行 《民吁日报》: 创办:9.10月,不准“大声疾呼”,暂且长吁短叹(宗旨) 内容:反映人民疾苦,抵制日货运动,盛赞爱国志士 《民立报》: 创办:.10月,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孙中山大力支持) 内容:宣传三民主义,支持辛亥革命,揭露列强侵华野心 总评价:于右任的“竖三民”在上海地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夏天和ST半程班一起来了~ 错过了冬天,又与春天失之交臂 那你怎么可以放过这个夏天 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半程班 详情(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