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己之力,共克时艰! 年,有个艰难的开头, 注定这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挑战, 危难时刻,尽己之力,共克时艰。 我们相信,疫情终将过去, 春天正在到来。 国家发展需要硬核力量,[小黑鱼空课]开年系列讲座的关键词就是“硬核”。2月15日,我们邀请到的硬核嘉宾是“状元老爸”新东方高管周雷。 用硬核来介绍周雷,并不完美,因为,他除了是当年陕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北大英语系才子,新东方助理副总裁这些显示硬核实力的身份外,他还是一位13岁青春期少女的风趣温柔的老爸,从海淀家长转身成为顺义爸爸。 作为一个自己曾经读书还算成绩不错,后来又一直从事教育培训行业,接触过大量家长和教育专家,同时自己也是一个13岁女孩的父亲,并且,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从就读于海淀公立名校,经历各种各样的竞争,包括小升初的竞争到后来选择国际教育路线,就读顺义的国际学校,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周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他整理了自己的教育心德,冠题为[状元老爸教育法]打算手把手教父母提升孩子的底层学习力。希望他的教育法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如何和孩子谈疫情 现在是一个非常时期,想跟各位家长探讨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带着孩子去认知这个世界?当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如何去跟孩子交流?” 这次的疫情,对于我们所有的孩子,可能在人生中都是一个重大的考验,也是一种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他们刚刚启航的生命过程中,肯定是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面对海量的信息,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包括我们的情绪起伏,而这个时候,孩子天天在家,会暴露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之下。 那么,我们如何跟孩子去交流这些话题?比如生存、死亡、疾病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让孩子能够面对这样一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和变革,这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从年龄的角度。我们知道,孩子在8、9岁之前,对世界的感觉和社会的感知没有那么丰富,低幼阶段的家长就可以用一种比较形象化的、卡通式的思维,去跟孩子描述说“现在我们人类遇到了一个细菌大王,这个细菌大王非常厉害,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做好自我防护。同时我们人类中也有一群非常勇敢的人,他们就是医护人员,他们冲到第一线,去跟细菌大王搏斗,去冲杀战胜这个细菌大王。 这个解释非常好,是在于一方面让孩子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另外一方面也给孩子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我们人类是一个团结的集体,面对细菌大王这个挑战和危机的时候,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但是,如果孩子比较大,像我女儿这样13岁,已经进入青春期了,看过关于社会科学,历史方面的书,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角度可能就不太一样了。 我提炼出来一个词,叫做“whistleblower,吹哨人。”这是前一阵我和孩子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次疫情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凸显了我们在某些环节上的一些失误,它反映出来了一种社会事实。 在人类每次面临疾病或者瘟疫的考验的时候,所采取的不同措施。中世纪有黑死病,一九一几年的时候有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包括03年非典,那我和孩子的妈妈当时都已经在北京工作了,我们有亲身经历,我们就通过这种历史的角度去向孩子阐释人类和流行病,和瘟疫的搏斗,它其实是贯穿人类整个历史的。 同时,通过whistleblower这个词,让她去了解这个词的来源。(这个次最早来自于美国,最早在一七七几年的时候,美国这个国家大概刚刚形成,政府中总是会有一些人会对一些信息作出不利于公众的瞒报,那么就要有人去警示大众政府中一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当时制定了一些法律,甚至还有一些协会去保证这种吹哨者的利益,我们甚至还可以讨论到,比如刚刚发生的美国总统川普弹劾案,它其实也是政府内部有这个所谓的whistleblower。 总之,我认为每一次重要的历史、社会事件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很好的过程,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如果我们能适当地去跟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讨论,那么他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以及对于人类发展历史的认知,都会有一个提升,而不只是每天闷在家里上网课,打卡。 第二个层次是视角的区别,就是怕和不怕。当人类面对一个新的疾病的时候,说“不怕”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样的灾祸,不知道它会感染到多少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这个时候不要刻意隐瞒这种恐惧感。 人类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除了美好的,还是有很多恐怖的事情的。还是可以适当地和孩子把恐惧的东西讲透。 那么,如何才能不怕呢?这就是要树立一个科学的态度。拿我跟女儿的讨论为例,我们会去引导她,和她讲人类历史过程中是怎样跟各种疾病去搏斗的,包括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是多少?告诉她历史上比如说黑死病死了1/3的人,天花基本上得病的人有1/3都会死掉,还包括流感的流行。让孩子知道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现代医学的帮助,包括现在信息化社会的无缝流动,我们现在可能比古代人类有更多的手段。 第三个层面是态度的区别,让孩子在悲观和乐观两种情绪之间都有一点体会,同时让孩子去树立一个自己的观点。 什么叫悲观?我女儿前一阵有一件事情就特别的过不去,她看到网上新闻说有一个地方一个人得了新冠肺炎,他养了一只猫,然后社区的人就把他的猫活埋了。因为,我们家也有一只宠物猫,她就会有一种移情,同理心,女儿就觉得这个特别不可理喻,怎么能够把一个生命去活埋,那几天她的情绪也会特别不好,对于这个事情特别的悲观。 我们就会去尝试引导她,让她看到现在这么多医护人员,那么多人,在一起努力去战胜这个病毒,把这个事对孩子的影响尽可能往好的方向去转化。 而且可以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人类并没有因为过任何一次流行性疾病就停止文明的进步。而且,我给她举了个例子,有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叫《十日谈》。这部作品是怎么出现的呢?它就是因为当时欧洲有大瘟疫,所以一群年轻人就躲在一个地方,然后每个人讲一个故事,就形成了这一本文学名著。天天在家,不如多读些书。让孩子在悲观中在看到一些人性的东西,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保有一种乐观的心态。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任何一次重大社会历史事件,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去认知复杂的人类社会,认识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如何去对待疾病,让孩子增加知识,比如说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历史,比如说人类如何知道细菌、病毒的,同时还能加强孩子的思维能力,让他更好的分辨社会的善与恶,社会的进步与退步。让孩子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让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 二、什么是底层学习力 下面,来讲讲关于“底层学习力”的核心要点。 首先,整理这套“底层学习力”的内容,是我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对自己多年当学生家长的教育方法的复盘,是对自己家庭教育的对与错、得与失的思考,相信对大家有用。 关于学习方法的总结,我本人做学生的时候还算比较成功,30年前考过全省的状元,之后在北大学习,成绩也还可以,后来免试保送了研究生。之后,在新东方也教过很多课,带过很多学生,所以,对于学习方法这个事还是有一些感触的。在接触过很多学生后,发现有些同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好,就事半功倍,有的学习方法有些问题就会事倍功半。所以,学习底层学习力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学习一些比较有用的简单的学习方法。 关于教育方法的复盘,我做了快14年的父亲,家长们遇到的问题,教育过程中走过的一些弯路,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如何跟学校交流,孩子不喜欢老师怎么办?小升初应该怎么选?青春期怎样跟孩子交流? 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在家庭里父母应该怎么样去跟孩子交流,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觉把自己的思考,不能说是成型的理论,希望分享给大家。 接下来,我讲一下,底层学习力的核心是什么?怎样提升孩子的底层学习力? 什么叫学习力?就是一种学习能力。这个核心能力的最底层是学习的逻辑。我们人类跟其他动物有很大区别。很多动物,它在很幼小的时候,通过跟父母的学习,很快就能够掌握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技能。小鹿生下来以后就能奔跑,很快就能够吃草,能跟着鹿群一块跑。小象,据说生下来没多长时间就能够跟象群一块去生存。但反观我们人类,特别是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演化和进步,很多人可能要到20多岁以后,才有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有的本科毕业了都不一定能独立生存,可能得过了研究生。 也就是说,人类可能是所有动物中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花时间最长的一种灵长类生物。 我们再想一想人类的学习过程,其实也很复杂。我们要去学习语言,现在还要去学习文字,因为你要不识字就是文盲嘛?还要去学习一些技能,而且这种技能很多东西还是一些高复合性的技能。你不仅要会弹钢琴,要会画画,要会各种体育运动,还要去了解人类这种历史累积过程中的各种学科的知识。那这个过程其实对于所有人类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那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其实会有一些底层的模型出现,就是你不管学什么,其实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走的。 那么,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呢?这是基于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的理论,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感知和实践总结的一个简单的模型,就是认知-复现模型。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两个步骤,第一个部分是了解和认知事物的底层逻辑。第二个部分是把它重新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复现的过程。 我举一些例子,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知道,人类认知过程中其实很重要的就是模仿。比如就孩子学任何一个乐器而言,它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是模仿?弹钢琴也好,学其他的乐器也好,先去识谱子,这是一种认知的过程,然后去了解它,最后慢慢能够把它弹出来。比如,巴赫写了一首曲子,那我们先通过读曲谱,能够把它认知到我们的脑海里,然后我们再通过指尖去触摸不同的琴键,最后把这个曲子谈出来,这就是一个复现的过程。 我们再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数学,我们最开始是了解数的关系,到了高年级,学方程式、学一些定理,这些都是认知。过去人类知识的结晶,知道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后,我们开始做题了,把题做对了,那就是复现了。 如果把学习的过程仔细分解,你就会发现,其实就是这两个过程,先认知,再复现。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其实可以去分解一下,去看看他到底是前边认知的环节,还是在后边复现的环节出了问题。 了解了底层学习逻辑之后,我们要在所有的学习过程,不管你是学木匠,学插花,学音乐、美术、舞蹈、数理化文史哲,这个认知过程和复现过程,最核心的、需要培养孩子的是我称之“五力四心。” 这个底层学习能力,是孩子通用的学习能力。它跟学科学习没关系,这五力四心能保证孩子在认知-复现模型基础之上掌握任何东西! 这页PPT是最重要的一页,这就是和认知-复现模型的一个构架。五力就是阅读力、专注力、抗压力、时控力和复现力,四心是好奇心、同理心、上进心、和平常心。五力是学习的基本能力,四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调节能力、一种心态,一种催化剂,能够保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正常的渠道去宣泄压力和负面情绪,帮助孩子学习进步。 我挑这五力中第一个核心能力阅读力讲一下。 我认为“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阅读的过程。”在前面讲的认知-复现模型里,认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注意!这个阅读,不是说简单地阅读文字,此外,读乐谱是不是阅读呢?当然也是。看一幅美丽的画,看这幅画的构成,也是一种阅读。甚至,去看一个人跳舞,看他的舞蹈动作也是一种阅读。 所以,一切学习过程的基础,就是阅读,或我们称之为观察。这种观察是一种有思考的观察。 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阅读力,下面这4个方面比较关键。 首先,是循序渐进,偶尔跳跃的阅读过程。现在的中文教学,英文教学有很多采用阶梯阅读的方式,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阅读过程。随时时代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分级阅读已经帮助家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但是大家注意,这代表了前半句“循序渐进,”注意后半句的“偶尔跳跃。” 什么叫偶尔跳跃?有时候孩子的进步水平可能会超乎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有时还要稍微往前赶一下,往前跳一下,去让孩子看一些比较难的东西,也许它一下就跳过去了。如果孩子跟不上,没关系,咱们再跳回来。 我们的孩子阅读水平,有时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有时需要往前趟一下,看看孩子的阅读水平的深浅,这是需要家长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