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爸+南大妈的育儿思考自留地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成功订阅

作者介绍:布蕉绿,潮汕小城文艺自鸡型宝妈,宅家soho写文案、写稿、备课、做采访,喜欢和家里四岁半小女澄心一起,读绘本、花式玩、搞创作。

近几年,新闻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阶段的语文考卷上——杭州某城区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作文要求写“规则”;某校五年级期末作文题目:如何看待“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海淀六小强”里的十一学校的fb考作文内容:写议论文,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名人语录,写写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是对生活有帮助,还是会取代人类?再来看看年的高考作文感受一下——全国Ⅰ卷(适用地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发现,这些作文考题不是好词好句能解决的,比拼的不仅仅是词汇量,还有见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还有平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孩子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最多就是分为觉得容易写和觉得难写两种。家长看到这样的作文题目,也是会有两种反应——一种云淡风轻:“反正也不一定会考到这种题目。”一种着急无奈:“平时就很少看新闻,要不要让娃补起来?怎么补啊?“新闻进入语文考卷,小学生也要看新闻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看待——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进入语文考卷?遇到实在没看过的时事,能写出好作文来吗?如果不考试,小学生需要看新闻吗?如果想让孩子接触新闻,可以怎么做?本文所说的“新闻”,特指进入中小学材料作文里面的各种“社会时事新闻材料”,并不是广义上的新闻。1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新闻进入语文考卷?我个人认为是下面几点原因,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1、为了避免太多雷同作文出现学生写作文不容易,其实老师出作文题目也挺难的。我们小时候写过的什么《难忘的一天》《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现在很多孩子上考场前都写过很多遍了,所以呢,为了避免太多雷同,选择可以表达学生个人观点的论述题就是不错的出题选择。而且,时事材料浩瀚如烟海,学生如果真要提前精准押中命题也是比较难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当然了,备考的人就有点抓瞎)2、和教育改革趋势有关随着我国教育大趋势改革,教育目标也重视培养青少年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引导青少年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话题性命题也将以教育改革的新形式呈现。3、语文学科走向“大语文”语文不再是字词句,而是和历史、地理、政治,甚至其他的学科进行更多的融合,需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对字词句的运用能力。2时事材料看着蒙圈,靠平时多看新闻有用吗?我想说,其实单纯只是看新闻,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没用的。重点是要留意新闻中的事件,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考试中的作文材料如果涉及到新闻,不管材料是什么样的,背后都是事件和观点。事件:里面讲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现象反映了什么,背后是什么样的本质?观点:你同意这个人物的做法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回答上面的问题,真不是拼新闻储存量的,拼的是分析能力。比如有下面这个材料——生活在昆明的八旬老人王秉炎,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回国后转入北京铁路局,为了支援大西南建设又调至云南。年退休后开始摆摊修车。“共享单车”进入昆明后,经常发生单车被四处乱扔、故意破坏的乱象。老先生看到丢得到处都是的坏单车,就自己捋起袖子进行修理,一个月修好了70辆。老先生获得“ofo骑士荣誉勋章”。假设孩子看过很多共享单车的新闻,但是缺乏分析能力,仍然写不出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看过共享单车的新闻,但是他能去分析,那么他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谁?八旬老人王秉炎做了什么事?主动修复共享单车材料中的现象:“共享单车”进入昆明后,经常发生单车被四处乱扔、故意破坏的乱象。现象背后的本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个人为改善这种不文明现象尽自己的一份力,体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他的作文围绕“社会不文明”现象去写,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举出例子,这篇作文就算没有提到其他共享单车的新闻,也可以是不错的文章。3如果不考试,小学生需要看新闻吗?我个人觉得新闻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不算必选项,一些自己没有关心时政习惯的家庭也不用过于着急。有些学校会开展时事课堂教学。年上海市中小学时事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市级决赛上,就有这些授课主题——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国女排第十次夺世界冠军首次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上海最严垃圾分类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无锡运输车辆超载引发严重事故所以孩子接触新闻的渠道有很多种,真是考试热点的话老师也会花心思,倒也不一定非要家长赤膊上阵自己鸡。4如果想让孩子接触新闻,可以怎么做?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接触新闻,过滤一下还是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学习强国、新闻联播、广播电台的民生新闻等接触了解。推荐一本杂志——《半月谈》,它家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24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