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海淀区城市管理委赵寒主任介绍了我区垃圾分类及静态交通工作情况。 赵寒主任介绍说,自年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海淀区其他垃圾同比减少了17.26万吨,减量率27.49%;厨余垃圾分出总量为7.98万吨,日均分出率为15.57%,是5月1日的6.5倍;回收可回收物累计吨,回收大件垃圾个,收运有害垃圾公斤。目前,厨余垃圾分出日均稳定在吨左右,是5月1日的8.85倍,分出率稳定在20%以上;大工村再生资源发电厂进场其他垃圾,每吨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同比下降了19.37%、吨垃圾热值同比上升了6.38%、吨垃圾发电量同比上升5.32%。在垃圾分类治理上,海淀区主要有四个做法:一、发挥党建引领,构建“两横十纵”工作格局;二、创新工作方法,在破解难题中不断前行;三、打造闭合链条,保证分得出来、收集得好、运得出去、处置得了;四、开动“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化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 下一步,海淀区城市管理委将以“城市大脑”为支撑,依据人口、建筑、法人等基础信息,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加快推进全区布设硬件感知系统,完成海淀智慧化垃圾分类全流程监管工程项目平台及硬件设备联调、联试工作。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基础数据分析、量化评价、指挥调度等数字化、信息化精确管理。加强对重点区域、行业领域、单位机构和恶意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垃圾分类工作正在以需求牵引业务驱动为核心、着力打造闭合链,最终建立覆盖全区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垃圾分类监管体系,以科技服务生活,以数据健全管理,以技术保证安全,为生活垃圾治理保驾护航,让垃圾分类管理更加精细化。 在停车管理方面,海淀区一直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有地停,二是方便停,三是规范停。采用挖潜、共享两种方式,解决有地停问题:挖潜建设方面,每年通过挖潜建设新增停车位余个,缓解停车难;错时共享方面,积极开展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年在全区29个街镇开展了62处错时共享试点,累计提供错时停车位个。“十三五”末海淀区挖潜停车位数量较“十二五”末增加3.6万个。建设智慧停车管理服务系统,解决方便停问题,目前海淀区内余个公共停车场、近12万个停车位以及1.3万余个路侧停车位信息正在陆续录入。深化路侧停车管理改革,加大违停执法力度,解决规范停问题,对95条道路核定施划路侧停车位余个,精准组织路侧电子收费设施建设,精细实施路侧停车分类管理,探索推进居住区停车自治管理,因地制宜确定辖区居住停车认证规则,完成路侧电子收费系统搭建,实现停车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年12月底,在全市率先应用移动视频设备对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进行管理。同时,加强停车法治环境建设,加大《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宣贯力度,开展专项停车整治、联合执法检查、建立违法停车清拖机制。探索赋予停车管理员执法取证权,提高违停执法区域覆盖。 年,海淀区城市管理委将继续统筹挖潜新增停车位个,开展第三批道路1万个车位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继续推行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试点,拓展路侧停车管理改革成果。 刘紫薇/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27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