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导报记者王晓娟 (阿普贝思雨水花园一角) (园区美景) 一排排老式厂房穿上了创意的外衣,让这个“古老”的厂子迸发出新的活力。这就是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原国营第厂——我国建国初期项重点项目之一),5年前开始建设运营创意产业园。经过5年的发展,园区已有入驻企业多家,90%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设计创意类企业,形成了产业集聚,带动了区域发展,园区品牌效应也日益显现。 进入第二个5年发展期的创意产业园将打造“双生态”系统,即开启产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肩共建的局面,让这里成为最美的文创产业园。 产业生态系统 打造互惠共赢的产业链 为入园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创意产业园在今后5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园区企业有增值服务需求,有资源整合的意愿,我们今年就引进了辅助业态,打包为企业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进介绍,园区引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将为入园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解读、资金申请、高新企业认定辅导、软件著作权申请等服务。 园区内设计类民营企业居多,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上述工作,有时会错过一些好的机会。“我们今年已辅导了几家企业去申请年首度设计提升计划项目。需要哪些材料,哪些内容还需做得更好,咨询公司都会给予企业指导。因是打包服务,价格上也要便宜不少。”马进还透露,有些设计公司不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咨询公司会以专业的角度,告诉企业哪些可以申请专利,为以后申请政府项目或资金支持做准备。 构建的产业生态系统,不仅要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要促进企业间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共同发展。 阿普贝思国际联合设计机构是一家国际新锐景观设计联合体,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从事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等设计业务,尤其擅长产业园区景观设计。今年起,随着业务扩展和公司规模扩大,其与邻居企业未来空间等将办公室连通二层空间,而且在业务方面通力合作。同时,兄弟企业之间共用前台、卫生间、打印机等公共配套设施,物理空间得到了更大化应用,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业务成本,实现企业的集约化管理。阿普贝思总裁邹裕波举了个例子,今年公司承接了河北廊坊大厂一个公园的设计项目,设计完成后需要出效果图和三维动画,原来这些业务都是外包的,今年就直接交给未来空间公司来做。“沟通很方便,效果也更好了,哪里需要修改,不出办公室就沟通完了。此外价格也更优惠,因为大家少了市场推广的费用,大家互惠互利。” 打造园区的“产业生态”是创意产业园发展的方向。“我们在第二个5年中,将纵向串接成几条产业链,横向推动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对外共同开展宣传、招聘、甚至承接项目,对内形成合作与优势互补。”马进介绍。 自然生态系统 依托园区资源与企业共建共享 创意产业园区现有建筑(原厂房)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设计师设计,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老工业遗址之一,占地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园内建筑密度低、绿化率高。高挑开阔的建筑结构,充分满足了创意企业LOFT办公的需求。为充分利用园区生态建设资源,制定了科学的生态、节能方案,打造园区自然生态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与园区企业实现共建共享。如园区企业蒙草抗旱可以提供节水、抗虫害型植物;阿普贝思可以做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清华生态所擅长立体绿化及绿色建筑设计等。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现在已经做完的雨水花园收集系统,即由园区企业阿普贝思完成。收集起来的雨水不仅可以浇花浇草,还可以洗车,做景观水用,同时自我消化雨水也给市政管网减轻了负担。作为海绵城市的末端,在建设雨水花园过程中,还使用了很多环保型材料,如玻璃钢水池,便宜又可重复再利用。正如阿普贝思总裁邹裕波所说,从身边的1平米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创意产业园正是从自身出发,改变着科技园区的自然生态大环境。 文创产业发展 企业排队等着签约入驻 需求就是机会,企业有需求,就有产生增值服务和增值收入的机会。产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打造,最终是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有个名为“园区设计帮”的 谈及今年的续租,马进感叹“太火爆了”。“入园企业都说我们园区风水好,在这里5年了,大家都还发展得不错,因此主动离开的很少。很多企业都找关系想进驻,但真的没有空间了。”马进透露,去年有个设计企业的负责人,把定金都交了,只要有空间,马上进驻。“现在排队等待进驻的企业有几十家。” 从创意产业园这次续租的火爆程度可以看出,文创产业在海淀区的聚集发展程度可见一斑。另据记者了解,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发布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主要数据。数据显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资产总计、收入合计、利润总额五项指标均位居全市16区县首位。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海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五项最多”让海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跑全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33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