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探访承德寻觅最美水

8月18日,《北京晚报》以《探访北京最美水源地“华北绿肺”承德筑绿色长城》为题,报导了我市为京津修养水源,筑牢生态屏障采取的有益措施、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局面。

年8月19日讯,一场夏雨过后,塞北广阔的大地一下子“喝饱”了。近年来,承德通过创新森林经济模式,充分保证了潮河上游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来此深吸一口“华北绿肺”的怡人空气,保证透肺的清新!

植树造林护水源盛夏时节,塞外木兰围场的万亩林海花香4溢,沁人心脾。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所辖五道沟林区里,一排排油松苍翠挺立,远处的白色电力风车安静地转着。围场位于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冀北山地过渡地带。抬头北望,赤裸的沙丘若隐若现,与之构成鲜明比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具有百万顷林海的围场成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重要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环首都城市圈特别是北京、天津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如今,纵览本日围场,处处翠绿尽染。莽莽苍苍的人工林,绵延不断的防护林,蓊郁葱茏的公路林,现有林地面积由最初的30万亩增加到万亩,森林覆盖率更由不足35%提高到86%。通过50年来的延续“播绿”、“护绿”,木兰林管局不但创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还让围场百姓在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取得了“金山银山”。该县林业及衍生行业的社会总产值近30亿元,占全县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人均年受益近万元。潮河清水奔京城离开围场,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时有路边的水果垂下串串深红的果实,数小时后,青山叠翠的“3江源”已近在眼前。丰宁坝上和接坝地区被称作京津塘地区的“3江源”。该地区是京北生态系统的核心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端和燕山山脉交汇处,是滦河、汤河、潮河等河流发源地,以沿坝山峰为分水岭,分水岭西北水流入滦河系进入津塘地区,分水岭东南的汤河、黑河、潮河合并入潮白河系,流入京津地区。丰宁黄旗镇镇长李志强指着四周环绕的山林介绍,潮河源头的水流全部来自这片平顶山山脉,自然天成,清冽甘甜。四周的瓦窑山,经过多年林草修养,今年的潮河源头水量到达历年新高。蹲在坝沿上,几近伸手可及水面。水清见底,映着周边的苍翠山林更显幽静。但是就在年,这里的水却几近干涸,但一组数据又显示出本日水源地生态整治的力度和成效。15年来,仅丰宁地区就相继实行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开发、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一批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年的32.7%提高到年的51.44%。“稻改旱”治活水源潮河源头水清了,生态变美了,林子更绿了,承德的“稻改旱”工程也在同时推动,力保全方位供应京津用水。初入南关乡,一眼望去“青纱帐”般浩大的玉米地在蓝天白云下蔚为壮观,但种植玉米并不是这里的世袭传统,就在20年前,南关乡还是名不虚传的“水稻之乡”。南关乡乡长潘慧超告知我们,乡里祖祖辈辈都是种植水稻,但水稻耗水大,每亩种植年耗水在立方米,是种植旱田用水的三倍。“那时候我家种的水稻在十里八村都出名。”居住在潮河岸边的南关乡农民郑先生至今说起自家的水稻还很自豪。“那时10多亩的水稻一年收入很可观。可种水稻太费水,打农药施化肥又对水有污染。为了保障首都用水,现在我们都改种玉米了。”南关乡“稻改旱”只是京北实行多元节水、推动水资源效能建设的缩影。发展绿色产业,积累生态资本,实现绿色突起。今天的承德,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医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3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