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浑然天成十八景》/原题 《北京》杂志/原载文/采薇摄影/燕雨生 雾灵山 自然保护区 距今45亿年前的太古代,这里还处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陆海沉浮、沧桑巨变,雾灵山横空出世、巍峨耸立,成为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景观自然天成,峰石林海、落霞余辉、幽潭飞瀑、雾灵真境景景各异,融山、水、林、峡于一体,集雄、奇、秀、险于一身,以云、雾、清、凉为其神,被誉为“燕山明珠”“京东第一峰”。 绝顶可瞰塞内外 后龙曾是帝王陵 雾灵山海拔米,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境内,居于北京、天津、承德和遵化清东陵之间。历史上,雾灵山处于中国古代山戎、东胡、拓跋、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与幽燕汉族交往之地,曾被称为孟广硎山、伏凌山、五龙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遍游雾灵山,并在《水经注》中写道:“伏凌山甚高峻,严嶂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 雾灵山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南梁三大士”之一宝志禅师曾在雾灵山讲经说法。宋代在此修建了诸多庙宇,“有僧道万余人”。元代曾有僧道来此做佛事,《昌平山水记》记载:“文宗命西僧于雾灵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绝顶可瞰塞内。”雾灵山是名副其实的佛山,顶峰有云峰寺遗址,山腰有钟鼓院遗址,山脚有红梅寺遗址,在当时被称为上院、中院和下院,僧道甚多,香火旺盛。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雾灵山曾写道:“山山攒簇雾灵山,壁陡崖悬不可攀,我今方知来绝塞,古人于此控雄关。”雾灵山山体高大,崖悬壁险,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价值,又处于边关,因此明代雾灵山成为边关重地。雾灵山上明长城现存近百公里,有黑谷关、龙门关等关口。除长城外,在高山险峰上建有许多烽火台,现在仍可见破壁残垣的军事防御遗址和记载功勋战绩的碑刻铭文。 ▲雾灵山顶峰 清顺治二年(年),清皇室在遵化修建皇家陵墓后,雾灵山成为清室皇家的少祖山,称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区”禁地。清东陵陵区占地平方公里,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其中,陵寝后龙是风水来龙之地,它从陵后的长城开始,向北经过清东陵的少祖山雾灵山。由于清王朝的严密防护,清东陵在多年中没有发生过重大火灾,这无疑对雾灵山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清圣祖康熙帝在《晓发古北口望雾灵山》一诗中写道:“流吹凌晨发,长旗出塞分。远峰犹见月,古木半笼云。地迥疏人迹,山回簇马群。观风当夏景,涧草自含薰。”雾灵山形成了“森林满山、树木遮天、野兽无数、遍地涌泉”的壮丽景观。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作为皇家风水禁地的雾灵山也随之开禁。清末宣统二年(年)因朝廷财政困乏,遂将东陵范围内的“风水地”允许清兵开垦。由于开荒种地,时常引起山火,雾灵山的原始森林遭到了破坏。后来,直系和奉系军阀混战,雾灵山又遭到了战火的洗劫,破坏十分严重。年,政府成立雾灵山森林经营所,全面开展封山育林。20世纪80年代,雾灵山先后成为省级、国家级保护区,经过多年的保护和建设,森林资源不断增加,分布着明显的植被带谱和丰富的生物群落,雄奇秀丽的自然山水、壮观险峻的奇峰怪岭得以重现。年7月20日,雾灵山凭借高大茂密的森林、清澈绵延的溪水、天蓝云白的晴空、幽静凉爽的气候,荣登“第十二届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 雾灵山是华北地区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典范,绝美的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科研生态和美学价值。雾灵山现有正门、北门、西门3个山门,有仙人塔、五龙头、龙潭、清凉界4个景区多处景点,成为旅游度假的理想胜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云蒸七彩佛光现 霞蔚金辉瑞气来 站在海拔米的燕山之巅雾灵山主峰平台上,头顶苍穹,脚踏祥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遥望东方,天边渐红、曙光微露,北京的第一缕阳光即将从这里升腾。山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彩云在天际间变幻莫测,千姿百态,引人无限遐想。霎时,太阳挣脱了云雾与夜色的缠绕,跃出天边一条边弧,一轮红日从滔滔云海中喷薄而出,金光四射,霞光瑞气,照彻天宇。 雾灵山独特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一大奇观—雾灵佛光。据《昌瑞山万年统志》记载,“雾灵山长拥祥光,每于六月六日现,土人如期候之”。佛光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自然现象,佛光的出现需要阳光、地形和云雾等众多自然因素的结合。阳光照在云层表面,细小冰晶和水滴引起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按赤、橙、黄、绿、青、蓝、紫次序排列的七彩光环。太阳从赏景人的身后,将人影投射到独特的半圆形彩虹正中。“云成七彩奇光,人在影中藏”,神奇瑰丽,变幻奇妙。 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记载:“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置身雾灵山巅远眺,峰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恍如神奇缥缈的仙境。当暖湿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冷凝结成雾,即形成云海景观。云海中的景物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令观者捉摸不定,生出神秘玄妙之感。云雾缥缈,峻岭重重,波涛滚滚,流动的云雾飘游不定,聚合离散,使雾灵山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顶峰平台或莲花池的夕照亭是看日落、赏晚霞的最佳地点。夕阳西下,霞光照射,云海中的云团、云层和云浪瞬间都焕上绚丽的色彩,美不胜言。落日的余辉如一道道金光,穿过云朵洒满山间。待到夕阳沉入云底,霞光变成一片绯红。雾灵之夕,日薄西山,万山披红。晚霞渲染天空,营造出一种瑰丽多彩的浪漫景观。 一石分晓清凉界 名将续书摩崖群 清凉界景区位于雾灵山北麓,因京东第一碑——雾灵山清凉界碑而得名。大气磅礴的明代巨型摩崖石刻,就坐落在该景区。历史上,雾灵山曾为边关重地,周围筑有近百公里长城,明代这里重兵把守,名将辈出。 明洪武年间,御史中丞刘伯温巡视边陲重镇曹家路时,曾登临雾灵山,行至半山劳累烦热,歇于一巨石下,忽觉一阵凉风袭来,疲劳顿觉消失。歇息之时,他观天象、勘地理、查风物,从而断言:此石之上,气候明显变凉,农作物不宜生长;此石之下,气候温暖,农作物适宜生长,此石乃凉热之界石。他随手赐字:“雾灵山清凉界。”后来,当地农民试种,果真如此。 ▲雾灵山“仙凳” 明洪武四年()年,首次镌刻刘伯温的题字“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每字约四平方米,豪放洒脱,苍劲有力。后人在此石上刻字铭记,成为京东特有的石质巨碑,人称“大字石”。从清凉界碑的内容可以推断,碑刻分三次完成,大字左右两侧还有许多不同型号的小字,内容大都是守关将士的名字和诗句。 明隆庆六年(年),谭纶等人曾借检阅戚继光军事演习之机游览雾灵山。万历三年(年),蓟辽总督杨兆命李逢时刻左侧的93个中号字,记载的全是忠心守候大明边关的良将。崇祯八年(年)三月初一,杨嘉谟、王征俊、张升、邓希诏、丁魁楚等众多官员在视察雾灵山一带长城边防时,攀登了久负盛名的雾灵山,瞻仰了开国军师刘伯温赐名的巨石,赞其恢宏,并在碑右侧刻字留念。在大号和中号字的下方,自右向左竖刻着近个15厘米见方的小号字,分段字体不一,每段末尾各有签名。巨石表面有明显打磨找平的痕迹,显然是明代守关将领们以巨石为碑,刻字留念。 在大字石周围,还分布着许多略小的巨石,多有明代摩崖石刻,如“雾灵真境”“羊肠鸟道”“雾灵山”等,与大字石共同组成了摩崖石刻群。 奇峰峻岭五龙头 密林石海仙人塔 雾灵山在燕山造山运动中脱颖而出,在快速、不均衡的隆起过程中,造就了山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奇峰峻岭,素以“雄、奇、险、秀、幽”而著称。竞秀峰、双猿峰、将军峰、天吼峰等峭拔挺立,八仙峰、天鼓峰、聚仙峰峰高壁绝,鹰嘴峰、泼墨峰、骆驼峰峰险林密,气不忿峰、雾灵金山、三像石惟妙惟肖,金雕崖、青龙崖、青松崖、万丈崖崖悬壁陡,青龙岭、凤凰岭、松云岭峻岭横空。 主峰东南侧,矗立着五个状似龙头的巨型石砬,因而得名五龙头。登临峰顶,脚下群山拱列,向四周延伸的五条山脊分别被命名为青龙岭、黑龙岭、白龙岭、黄龙岭、赤龙岭。因其高大雄伟,峰岭纵横交错,龙盘凤舞,被清王朝封为清东陵的“太祖山”和“后龙风水禁地”。踯躅巅峰,既可体味雾灵山的雄奇秀险,又可以饱览龙脊两侧的壮丽山河。青龙岭是雾灵山五条龙脉之一,向东南方向延伸,如同一条青龙盘踞在峰岭之间。沿青龙岭栈道拾阶而下,依次可以欣赏到龙角松、独臂松、龙棘石、云天门、云中花园、见证桩、仙鹤松、布币石、藏龙松、沧桑松等奇松异石景观。 ▲雾灵山间蜿蜒的盘山道 “南有石林,北有石海”,雾灵石海是北方地区独有的地貌景观。雾灵山的石海位于海拔1米的近脊处,是一种奇特的冰缘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雾灵石海形状多为前宽后窄,略呈扇形,并且前部石块粗大。由于气候湿润,自然风化,引起了植物群落向石海的蔓延、生长,使石海面积逐步变小,部分未被掩盖的地方则形成了森林孤岛。 在海拔米的“V”形山谷中,有一处由岩石天然节理发育而成的柱状岩体。岩高48米,地际部分宽9米、厚5米,上尖下粗,呈四角形状,犹如四角宝塔,又因其形似仙人,故名仙人塔。仙人塔峰体左无毗连,右无依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被誉为“京东第一塔”。相传,此地曾有一黑一白两条龙兴妖作怪、危害百姓。明代开国军师刘伯温从百宝囊中取出一小块条形石块,化作石质宝塔将黑龙永远地压在了塔下。白龙见状,跳入了后面的深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仙人塔的不同侧面具有迥异的形态。从栈道第一观景平台看,仙人塔是名副其实的十八层石质宝塔,峰顶两块浮石状如塔顶;从塔下斜瀑的底端向上看,仙人塔更像一位峨冠博带的仙人,指点江山;从仙人塔上方回看,岩体恰似破空利剑,力击长空,犹如南天玉柱,傲视苍穹。仙人塔原本是古燕辽海的定海神针,经历了华北北部海洋陆地的几度沉浮后,定海神针便留在了这个地方。左右的镇塔石,就是当年守护定海神针的虾兵蟹将。塔下有一处落差5米的瀑布,似珠帘飘挂,若冰飞玉溅,又如银龙腾飞,见首不见尾。斜瀑两侧,花木成荫,浓郁葱茏,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泉涌瀑飞落九天 水秀潭清入圣境 水是雾灵山的灵魂,从山顶到山脚,清冽甘甜的泉水汩汩而流,化作溪流飞瀑,奔腾在山谷幽峡,汇成3泉6瀑18潭共50多个景点。雾灵山十八潭这条生态旅游线路,上有奇石仙人塔坐镇幽谷,下有缠绵的雾灵秀水将姿态各异的十八潭贯穿起来,是进行科普宣传、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上佳线路。 在十八潭中,最有寓意的是净潭。取名“净潭”,寓意共同保护这一方净土,共享这一汪净水。浴潭则最具科研价值,它是在第四纪冰川进退之际,雾灵山遗留下的冰川蚀坑。最有气魄的要数银龙潭,潭面有平方米左右。最值得一喝的则是香泉,泉水周围生长的丁香、锦带花等奇花异草香沁甘泉。 主峰西侧落差56米的京东第一瀑——龙潭瀑布,是龙潭景区的主要景点。登临远眺,便觉凉风阵阵,溪水汇集成湍急的水流,冲向断崖,“疑是银河落九天”,又似脱缰的野马飞奔而下,发出轰隆隆的巨响,若雷鸣,似洪钟,如擂鼓。转身来到瀑布下缘,白练从天而降,银光闪烁,化作团团白雾,升腾于悬崖绝壁之上,经阳光折射,一道彩虹时隐时现,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龙潭的潭面略呈扇形,碧绿的潭水清澈凉爽。酷暑盛夏至此,顿觉周身凉爽。 壶口瀑布,俗称“二龙潭”,位于龙潭下侧1.5公里处。瀑布两侧悬崖峭壁,险不可攀,游人只有沿着栈道拾阶而上,才能一览奇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哗哗的流水声如擂鼓轰鸣。寻声而去,可见瀑布从崖顶飞泻而下,如白练抛空,落差虽小于龙潭瀑布,但水流独特,水柱恰似从壶嘴喷出,向下倾泻。溪水落在岩石上,溅起串串水花,欢畅飞溅的水珠如同跳跃的动感音符。此外,珠帘瀑布、三瀑叠翠等溪水,或层层跌落,或如珠帘,或如崩玉,或流泉淙淙,或狂奔飞泻,似若飞云,绵绵不绝而气势磅礴。 雾灵山沐浴日月精华、山川灵气,万顷涌翠,素有“雾灵林海”之称。自山麓向山顶,林海荡漾着五彩斑斓的波涛。漫山遍野之中,黄栌深橙,松柏翠绿,枫叶如火,如彩蝶飞舞飘然而落,编织成无边的“地毯”,在蓝天白云的天幕下流光溢彩。夏末秋初,游雾灵山,山水林海之间,尽享淡若水墨、浓若油彩的视觉盛宴。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邮局发行代码:82-联系+转0 《北京》周刊是北京唯一官方的外宣刊物, 每周出版中、英文版各一期。 秉承“以新闻的立场挖掘和诠释北京文化, 以文化的视角聚焦和解读北京新闻”的理念,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划选题, 并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融通中外的中国表述, 传递北京声音,讲述北京故事,塑造北京形象。 ……到此并未结束…… ~~每天奉上不一样的文化北京盛宴~~ 据统计 阅读到此的人 %都会做的事儿 就是 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中科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