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雾霾多发季的来临,有关环保的话题总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而这其中,有不少谣言也被热炒,不仅影响了公众认知,也阻碍了相关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最近,瑞典学者乔基姆·拉尔森一篇论文就被一些国内媒体误读,一时间,“雾霾”“细菌”“耐药”……经媒体报道后牵动公众神经。事实果真如此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到了乔基姆·拉尔森本人,在四版“求证”栏目刊发了一组报道批驳谣言,还原真相,传递科学声音。这组报道起效如此之快靠的是什么?不妨读读下面这篇文章。 求真更要求快求实也要求深 耿磊 11月以来,瑞典科学家关于雾霾空气检测出耐药性基因的研究,在网上引发热议和谣言。人民日报迅速回应,采访当事专家,并多方调查,分别于11月27日和11月30日4版“求证”栏目,刊发两组报道,阻击谣言,还原真相,发出科学理性的呼声。这两组报道体现了主流媒体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担当。 要快! 不可“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快、谣言易滋生。如果真相总比谣言慢半拍,真相再有力,也不如谣言产生的影响大,因此,辟谣要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出击,不可“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 11月27日《人民日报》4版刊登的报道《存在耐药性基因≠导致人体抗药》。 此次面对瑞典学者发表的“雾霾中存在耐药性基因”相关研究被国内一些媒体误读的事件,《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行动十分迅速。11月23日,我国某研究机构在其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