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白癜风能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818/4450520.html

今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处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关键阶段的江苏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目前,全省上下正以“安全生产月”为抓手,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政府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层层明确职责任务,层层拧紧责任螺丝,全面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有效遏制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6月16日出版的《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政声”版,特别邀请了江苏省13个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安委会主任,请他们谈一谈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以及各市的具体举措。“北京西路瞭望”()带您来看。

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特大城市治理全过程

□韩立明

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连续三年全省最低。今年以来,南京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督导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开展32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积极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5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7.3%和82.1%。

统筹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安全发展顶层设计。树牢“全周期管理”意识,从规划源头抓起,深化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按照“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要求,合理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构筑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空间体系。注重防灾减灾、冗余设施和空间复合利用,加强体育、会展场馆等公共空间的可变性、混合性,提高应急改造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严把招商项目安全标准,提升产业、园区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韧性建设,加固城市安全发展底板弱项。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理念,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强健“骨骼”,加强交通、市政、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严把建筑安全质量关,加快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畅通“经脉”,保持城市生命线畅通,尽快完成危旧管网、高层楼宇消防及消防通道、老旧小区排水排涝等改造任务。促进“循环”,加强污水、污泥、垃圾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循环化处置,特别是严格管理余家产废单位,提高危废处置能力,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支撑。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安全治理面临“五多五最”。

“五多”:流动人口多,达万;生产经营单位多,市场主体共万家;高层楼宇多,超米的高层建筑栋;在建工地多,有2余个;重大危险源多,共个。

“五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省最高,为83.2%;路网密度全省最高,高速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长江岸线全省最长,年均过境船舶约75万艘次;地铁运营里程全省最长,为公里,在建公里;地下管网全省最长,为16万余公里。

针对这些特点,南京不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在综治网格上叠加应急格、安监格,在一体化平台上增加安全监管功能,已有30余万家企业单位纳入平台管理,标注风险源20余万个。

下一步将深化城市体检,形成完善的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坚持隐患即事故,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聚焦危化品、交通、消防、燃气、建筑施工、公共场所等领域,拓宽排查整治深度,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推行互联网+移动端执法,健全纪委监委嵌入式监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做到严执法、重实效。

用好科技手段,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保障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南京率先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推动了“城市大脑”运用;应急管理“”综合监管平台(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也于今年1月上线运行,被国务院督导组列入“典型做法清单”。下一步,将建立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平台,健全基于重大事件的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危化品等重点行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城市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健全部门联动监管、安全生产履职审计、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安全生产工作等制度,推动“三个责任”“三个必须”落到实处。加强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建设,解决区域性突出安全问题。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集中指挥、实体协调运作”的思路,健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协调能力和救援时效。创新多元共治机制,完善城市安全风险“啄木鸟”“吹哨人”制度,引导第三方力量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广泛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为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安委会主任)

加快推动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

□杜小刚

无锡围绕提升安全发展水平,着力健全安全生产“六大体系”,加快推动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从事后调查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治理转变、从单一安全监管向系统治理转变,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着力构建责任落实体系。压实党政领导责任,率先推行安委会“双主任”制度,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同时担任本级安委会主任。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合理划分市(县)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范围。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失信“黑名单”制度,推动企业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估“六到位”。

着力构建源头治理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强对新上、扩能、改建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把好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严把产业“转型关”,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淘汰高危行业产能,降低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严把场所“危险关”,严格控制高风险作业场所以及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人员数量,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已由家减少到家。

着力构建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机制,去年由市领导带队进行三轮现场检查考核,对地区和相关部门作出等次评价。按照“排查见底、整治彻底”目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一大批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进一步完善安全巡查机制,去年对三个地区开展安全生产巡查,形成巡查报告并及时进行反馈。

着力构建监管执法体系。提升组织化水平,推动安委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安委办工作实体化科学化,建立联合检查、联合执法机制。提升专业化水平,按照专业人员配比不低于在职人员75%的要求,配足配强安全监管专业人员。提升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着力构建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综合利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加强应急演练、预案磨合、信息互通,确保迅速响应、整体联动。加强应急处置力量,加快区域化专业化的应急救援基地和行业救援队伍建设。

着力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推进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等,共同营造人人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fz/120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