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11月20日召开的“融媒体创新峰会”上,各位业界大咖金句不断,各种观点和思想的争锋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交锋,可谓干货满满,令人获益匪浅。近些年不断有人说广电进入寒冬,大屏已穷途末路,真的吗?近些年,人人都言必称媒体融合,但媒体融合到底该怎么做,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所幸,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抱着百折不挠的精神,矢志不渝地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探索着,为我们立起了一块块路标,当前行路上的指引。峰会第一天,在开幕式之后进行的主题演讲环节里,胡智锋、禹成明、唐宁、陈小波、马宝军、申宁、王坚平、史岩、干超、王晓雄、李志华、田虎、管华骥、孟田芳、毕羽西、赵亚南、高晓蒙、龚雪婷等业界大咖们和大家共同探讨了中国媒体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如何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摘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集体陷入焦虑”,一些传统门户网站也不例外,大家的共性焦虑主要是由“技术发展过快引发的担忧,根本原因是技术恐惧症,害怕被淘汰”。他说目前的视频传播特点为:短速(缺乏深广度)、时尚(忽略中老年)。焦虑之下,我们该怎么做?他用四句话总结: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影响成败,诗意提升现实,智慧改变世界。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院长唐宁指出了当前媒体融合方面存在的几大误区:误区一:媒体融合就是大力兴办新媒体?电视台简单做增量,不惜血本,大办新媒体,用传统思维、原有体制、机制等去创办新媒体,怎么能不走弯路?误区二:媒体融合“唯技术论?结果导致“技术先行”变为“技术孤行”。误区三:媒体融合只能沿袭互联网发展之路?误区四:媒体融合就是“台网联动”?误区五:一味固守内容为王,没有优质的平台、渠道,没有新技术引领、支撑,没有为用户贴心服务的理念与举措。他直言不讳地说:“电视人的做派要改一改了!要实实在在地考量综合传播价值和综合传播效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主任、安徽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禹成明从融媒体平台、融媒工作室、四全媒体、内容为王、短视频致胜、沉浸传播等6个方面,举了许多实例来和大家分享他对于电视融媒体之路的思考。他说,基于年至年上半年的数据结果,中国内地年龄4岁及以上的电视观众规模为12.7亿,电视大屏观众规模优势依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文化委员会副主任、CIBN互联网电视总编辑王坚平介绍了国广东方的经验:一、以用户为中心,布局垂类市场,丰富内容建设,挖掘用户价值。二、打通传播层、服务层和产业经营层,一体化运营,挖掘商业价值。三、跟踪新技术发展成果,开拓互联网电视大屏社交服务,挖掘发展价值。如点播和联播形式相结合,及时推送精彩内容;通过微博与大屏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fz/164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