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今年暑假,关于海淀妈battle顺义妈的话题曾经引起热议。一方占领着宇宙中心,是清华北大的学霸;另一方则盘踞后沙峪,受着北京“新上东区”特有的精英教育。两方看似水火不容、各占半壁江山,但其实都有同一个目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当传统教育Vs国际教育,究竟谁更胜一筹?这无疑是基础教育界的哈姆雷特之问。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却不再执着于二选一,他们开始尝试“混合双打”——“国际班”。毕竟,从国际班出来的孩子,才是真的很牛。升学率就是最好的数据,以北京国际班为例: 还记得几年前北师大实验国际部三名学生同时被哈佛录取的新闻吗? 年,这所学校的录取率又创新高,收获了24份美国常青藤名校offer,91%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美国top30大学; 而它隔壁的北京四中国际部也不用多说。 作为全国中学的“铁王座”种子选手,年共12人被藤校录取,约90人进入综合性大学TOP50和文理学院,比例高达90%。 更别提闻名遐迩的人大附中ICC、上海中学国际部、南外、华附、深国交…… 从这些地方走出去的孩子,即非剑桥耶鲁,也不会考出世界前50。 没错,就是这么厉害。 他们一直被筛选,却从未被淘汰。 他们究竟胜在哪儿? 国际班的孩子是“半路出家”。 自公立基础教育而出,再接受重点公立高中的国际教育培训……成为牛娃之前,他们就是各个初中的精英。 首先,参加中考,他们能够通过与普通中招相似的录取分数线——这就已经秒杀了一大批人。 然后,还要分别通过及其严格的笔试和面试。 以北京的国际部为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分享) 外教一对一面试、小组合作考核… 光从题目上看就能发现,这些面试要求的不仅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课业知识,还有真正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国际化的全面发展潜力,有的甚至还要对家长进行考试,筛选可谓严格。 但这却远远不是全部。毕竟,要想在最终战役里不被淘汰,仅仅获得通行证肯定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还是后面的“超强能力”和“最佳策略”。 “牛娃”与普通学生最大的差距在哪?他们是真的“能力强”。比起大部分看重分数上突破的学生,在与应试教育不同的国际教育要求下,不论是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至上是他们的原则。其中,英语就是最好的例子。 首先,从课表上看,为了顺应国际,这里的教学进度完全与国外中学看齐,有至少50%以上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 (四中课表) (八十中学中英项目) 超过50%的课程由资深外教教授,这是一种“非应试英语”。 如果英语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文知识,而全体课程英文教学,则旨在锻炼学生具备不俗的英文使用能力。 而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英语”就不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生活、学习中的一项必备技能。 它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实现国际无差别交流,为日后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助力。 其次,“哑巴英语”现象也在他们身上完全不存在。 不仅在日常学习中得到了英文环境的熏陶,而且他们从各种展示、演讲、小组合作、校外交流时得到了锻炼。 这体现在当国际班举办各式各类的国际性活动时,这些孩子所展示出的超高英语素质—— 不论是英文演讲、赴外沟通,还是接待外宾、参加国际竞赛,他们都能够经过实战的测验,达到语调清晰、用词准确、逻辑性强、内容详尽(虽然表达也有失误并不是完美无缺)。 据某校国际班班主任透露: “这些孩子的雅思考试平均分都在7分上下,这不只是一个量化分数,他们是完全可以达到雅思7分所要求的能力的。” 在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