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

最近,“炫富女”郭美美再次被刑拘的新闻刷屏了。

郭美美是何许人也?

在移动网络尚不发达的十年前,郭美美就曾凭借炫富、搭上红十字会等匪夷所思的行为,成为了网红界的“顶级流量”。年,郭美美因为参与赌球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年7月刑满释放。

出狱后,郭美美录制了一段道歉视频,称:因为年少无知,做过一些荒唐的事情,说过一些荒唐的话,想对所有人说一句对不起。

一则道歉视频,让她重新宣告了她在公众视野的回归。

同时,她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郭宸溪,重新开通微博又坐拥几十万粉丝。

而那则道歉视频一夜点击量破千万,让她的微博粉丝又涨了近百万。

她建立了自己的粉丝群,叫美粉团。

她开通了直播间,获得了打赏,还预告自己写的两首歌。

在她的微博下面,有许多人为她打抱不平。

她通过微商、直播等渠道,出售各类产品,开设美容院,试图在网红创业的浪潮下分得一杯羹;还游走于各个城市的酒吧进行打碟、唱歌等驻场演出,包装自己多才多艺的人设。自从有了这个标签之后,郭美美就理所应当的进入了各大娱乐场所中,大肆捞金。

就在近日,郭美美因售卖含有禁药成分的减肥食品,再次沦为阶下囚。

经过检测,她所售卖的减肥药中含有西布曲明的成分,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精神失常。

她的种种行为,就如同一面公然挑战社会良序的照妖镜,其歪风邪气被众多网友所不耻。

套用许知远在《吐槽大会》上说过的句式:郭美美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这样的社会现象,本喵坚决不支持。

喵喵认为:

如果颜值、才华、钱财可以为一个人锦上添花,但绝不能成为万能的护身符,品行恶劣的人,再有钱、再帅再美,都不该受到吹捧。

可现实却是,当下许多年轻人,已经把有钱、有颜当成了新的“信仰”。

曾经有人做了一个调查,10个小学生竟然有8个想当“网红”,因为可以获得很多打赏。

不仅是小学生,95后最向往的职业,也是“网红”。

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也不知道!

一个叫LilTay的9岁小姑娘,凭借疯狂炫富,成功地成了一名网络红人。

她炫富的方式非常粗暴,直接拿着一沓钞票,坐在豪车上拍照,还口无遮拦地鄙视穷人。

本该天真浪漫的年纪,却陷入了扭曲的价值观中……

“网红时代”,少一点娱乐,多一点严肃,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但不能让娱乐主宰我们的精神领地。

考题关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组众多国内知名媒体联合举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的榜单,在网上不断发酵。榜单上有袁隆平、钟南山、莫言、杨利伟等,也有娱乐明星和网红。

②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字。

例文

理性看待“网红”

关于“长大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新鲜出炉——当“网红”。面对令人瞠目结舌的少年梦想,家长们意见不一,踌躇、支持亦或是反对,一时间竟成为莎士比亚式的哲学问题。

其实,“网红梦”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的产物,恰如大潮涌来,势不可挡,因此,我们明智的态度是顺应潮流,积极因应。既然无法拒绝,我们能做的,就是学会理性地看待它。

“网红梦”可以有,但前提是你要真正了解它。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学生也许还没掀开它神秘的面纱,就已被那朦胧的气质蛊惑了。所以,在确立“网红梦”之前,你得先认真了解清楚,“网红”到底是个什么职业?它的工作性质是什么?它一如你头脑中想象的那么简单吗?还是你只是被它惊人的收入与光鲜的表面所迷惑,以至于看不清它的本质?正所谓“让美梦成真最好的方法就是醒来”。清晰地分析过这个行业之后,如果你仍一如既往地热爱它,那说明你的追求是真的。这时,你便可以开始制定详尽计划,并征求父母的意见,一步一步将梦想成真。

然而,“网红梦”需要的绝不仅是热情与计划,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确“网红”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白岩松曾说:“世间有种永不落俗的风尚,叫明辨黑白。”作为“网红”,真善美的价值观的输出至关重要。靠外在,炫身材,甚至“出位”的表现,你也许可以走红一时,却注定无法赢得未来人的“芳心”;但靠优秀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艺吸引世人的眼球,你定然可以走得远,走得值得,走得光彩。

郭美美炫富晒照终落得吃几年牢饭的下场,papi酱炫内涵时评最终迎来事业的春天;蓝瘦香菇依靠低俗娱乐赢得几日头条,傅园慧凭借“洪荒之力”最终跨界爆红。凡此种种,对比的就是众生百态,亦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定位自己的“网红梦”至关重要。

“网红”的标签大多源于自身,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网红”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守得住内心的那股清流,你才可能走得更远。而这股清流要早在“网红”仍是一个梦想时就要开始酝酿。

钱钟书说:“每一个偶然,都是化了妆,戴了面具的必然。”“网红梦”汹涌澎湃,实则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娱乐浮躁的表现——内心不安,活着不易,却又汲汲于名利,这让太多的人如此渴望一夜爆红。

少年总会长大,理想的实现绝非一日之功,家长们大可不必过分焦虑。“网红梦”看似来势汹汹,但去势也汹汹。倘若孩子真的想成为“网红”,那就细细规划,正确引导,鼓励孩子成为一个正能量的“网红”,也未尝不可。一言以蔽之,理性看待,方为正道。

“网红”是指某人因某个事件或行为被网民高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t/137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