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①威县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n
第六季威县笑脸大赛:石晓明、苏增昊、陈聪、关悦、李安安、贾永歌、王燕磊、高萌、李夫娟、田会宁暂居前十名! 威县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长城网邢台8月22日讯(记者张晓雷郭飞通讯员潘文静)轻风拂面,鸡鸣阵阵。18日,工人们在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青年鸡一区里有序地忙碌着,35万只鸡苗正在茁壮成长。说起这个扶贫项目,威县沙河王庄村71岁的贫困群众邢怀信眼里顿时有了亮光:“好处大了去了!俺和老伴儿都是股东,每年都能拿分红。这不,俺俩刚领了元分红。” 图片来自网络。 贫困群众入股扶贫项目,凭借的是财政扶贫资金。威县围绕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路径,通过扶贫资金向资本、资产转变,构建新型滴灌式扶贫模式,实现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威县充分发挥全国资产收益扶贫试点作用,依托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全国首个金鸡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3.75亿元,由威县农投公司投资2.5亿元(包括财政扶贫资金0.2亿元、申报国家重点项目基金0.3亿元、向农发行贷款2亿元),德青源投资1.25亿元。其中,户、名贫困群众通过组建的蛋鸡养殖合作社,以扶贫资金入股。该项目建设周期18个月,建成后蛋鸡饲养总规模达万只,可直接带动入股的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6月中旬,该项目青年鸡一区已建成投用。德青源支付青年鸡一区首期租赁费万元,为户、名贫困群众每人分红元。二期和三期工程正在建设,将于年底前完工。据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上万人稳定脱贫。下一步,依托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威县还将精心打造一批金鸡小镇。 这些享受资产收益的贫困群众,是威县严格甄选出来的。为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该县在建档立卡“回头看”的基础上,按照“农户报、组队评,村民议、入户查,村确定、乡审核,两公示、一公告,实名管、动态调”的程序,最终甄别确定了固献乡、第什营镇、枣元乡和梨园屯镇4个乡镇、个村,共计户、名贫困群众。每个贫困户与蛋鸡养殖合作社签订协议并享受资产收益。威县对该扶贫项目涉及的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查一次,将连续两年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且有稳定增收渠道的人予以调出,保障扶贫成效精准到位。 为确保长期收益,该项目全部资产由威县农投公司代管,德青源负责承包经营,租赁期25年。前15年,德青源按照固定资产的10%每年向农投公司支付万元,用于偿还本息(万元)、入股贫困人口分红(每人每年元)、48个重点村公益事业(每村每年10万元)和项目外贫困人口二次分配;后10年,在还清贷款本息的基础上,德青源每年继续出资万元,用于持续提高全县相对贫困人口的收入。同时,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场打工,带动0贫困人口就业脱贫。 该项目从去年9月调研立项,到今年6月中旬投入运营,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这得益于县委班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威县把该项目作为脱贫攻坚的一号工程,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对应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办法》《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专件,举全县之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能够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还能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据介绍,该项目同时融合了蛋鸡养殖、食品加工和鸡粪发电三个产业,整合升级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了“政银农科企社”六位一体合力扶贫。 威县梨园果飘香激活新引擎 8月行走在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一片片梨树生机盎然,果实累累,丰收的梨果压弯了枝条,也让广大群众品尝了收获的甘甜。年1月,威县对西沙河流域36万亩沙化土地,大手笔谋划建设10万亩绿色A级梨产业带,打破“一棉独大”局面,激活了现代农业崛起新引擎。目前已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63个,发展种植大户13个,新建标准化梨园个,发展优质梨树面积6.8万亩。 高摆位,聚集合力强推动 决策高摆位。威县县委、县政府把西沙河流域沙化土地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聘请中国农科院、省林业厅、中国农大、农大等11名专家教授实地调查、专题论证,确定了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的构想,启动了威县“西部大开发”。 年初,县委、县政府聘请省林业厅原巡视员、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曲宪忠先生,担任全县经济林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在对西沙河土质、水文、气候及市场预测等全面踏查调研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威县西沙河流域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年)》。按照“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绿色A级高效精品梨果出口基地,倾力打造西沙河果韵生态农业观光画卷。 保障高摆位。成立以发展现代农业指挥部为中心的组织领导体系,书记、县长亲自抓;特别是借鉴抓工业园区做法,专门成立了梨产业园区管委会,统筹农业招商、土地流转、资金整合、设施配套、技术指导等工作。制定加快农业招商、推进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整合扶贫、开发、水利、林业、交通、电力等涉农资金集中使用,专门修建了28公里的梨产业路,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西沙河流域梨产业带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为重点,规划到年梨树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梨果产量达到万公斤,果品产值达到18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高定位,规划引领明方向 定位决定高度。威县从最开始就坚持顶层设计,做好“定位、布局、目标、品种”四项高规划。 定位规划。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绿色A级果品生产管理、集中生产布局、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和适地适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六项基本原则,将梨产业带定位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高效精品梨果生产出口基地”。 布局规划。编制了《威县西沙河流域绿色A级高效梨产业带建设规划(—年)》,涉及沿西沙河7个乡镇、99个行政村,明确建设重点为“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带动工程”,打造西沙河果韵生态农业观光画廊。 目标规划。在科学测算和调研论证基础上,确定了到年梨树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梨果产量达到0万公斤,果品产值达到3.6亿元;到年梨树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梨果产量达到万公斤,果品产值达到18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 品种规划。综合考虑西沙河流域土质和国际国内市场等因素,确立了秋月梨、雪青梨、新梨7号、红香酥梨四个主栽品种,从一开始做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保证了未来销路。 高标准,严格要求保质量 为加快梨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按照国家绿色A级食品标准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的意见》,编制了威县绿色A级梨标准化生产“一标五规一方案”:即威县绿色A级梨果质量标准,育苗、建园、生产管理、贮藏保鲜、加工等5个技术规程和《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确保梨产业园区,从企业入驻开始,经过苗木繁育、起步建园、生产管理到包装销售、贮藏加工、市场物流等,都严格执行绿色A级生产标准。在建园流程上,概括为“八大程序、三十道工序”,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株行距、统一南北行、统一挖沟施肥、统一专业队嫁接、统一覆膜套管、统一流水线作业。 在品牌打造上,威县一方面开展绿色A级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一方面推进申报绿色A级梨果地理标志认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推行果品市场准入制度。成立梨产业管委会投入品监管小组,明确梨产业生产禁用肥料、农药目录。依托县社会化服务组织,梨产业园区内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业投入品直供专营商对接,签订专供责任书,实行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和违禁农资产品的流入和经营。并对进入市场的绿A级优质安全梨果,在其包装上加贴绿色标识。在现有“翠威”、“洺水果品”商标(已注册)的基础上,做好果品商标注册工作,创立名牌,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注册3-5个梨果商标。年争创省著名商标1-2个;到年,争创中国著名商标1-2个。 高科技,创新驱动增后劲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因而,威县坚持走“科技兴果”路子,推进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聘请高端人才。与中国农科院、农大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出台《选聘产业“首席专家”指导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聘请省林业厅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曲宪忠为高级顾问,与农业大学合作,联合建设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威县试验站。以此为基础,筹建院士工作站,提升威县梨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建立健全自己的科技支撑队伍。完善县、乡、村三级林果技术推广体系,从高等院校招录10名果树专业本科毕业生。各有关乡镇配备一名梨产业专职干部,每个标准梨园分别配备一名技术人员,形成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技术创新驱动。重点进行了“三个创新”:创新生产方式,推广机械整地、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等现代林业科技。创新组织形式,推行土地流转、农业招商、龙头带动、全产业链等模式,实现由过去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向现代规模经营转变。创新生产技术,建立梨树新品种采穗圃、示范园和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保证了苗木质量和纯度,特别是探索成功杜梨苗木建园方式,当年栽植、当年嫁接、当年成活、当年成园。 高层次,龙头带动兴产业 如今,一条漂亮的景观道串起多个大型现代化高标准梨园。行驶在公路上,车辆宛如进入梨树的海洋,树上挂满了包裹着纸袋的梨子,预示着今秋的丰收。 发展梨产业不仅是种植,更需要一种‘经营’,威县坚持像工业招商一样开展农业招商,出台《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陕西海升、利派尔科技、秋月、龙集、国苈等龙头企业35家。威县依托天丰集团,引进国苈公司建设高标准梨园1亩,目标是定位欧盟高端市场,创建绿色AA级龙头企业。同时,龙集农业开发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果品贮藏加工基地,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园,为威县梨果贮藏、加工及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且积极与陕西海升集团、北京首农集团等大型产业巨头对接,依托其企业品牌及资源优势,拓宽威县梨果通向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准入通道,目前海升集团威县基地已建成0亩。 龙头带动的不仅是产业的兴旺,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的致富拓宽了渠道。邢台秋月果品有限公司的亩梨园位于袁庄村,梨园的“入驻”,让该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等方式,袁庄村的村民逐渐富裕起来,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在县城购买楼房,村里增添了多辆私家车。村里道路宽阔,路旁绿树成荫,袁庄村也成功入选省“美丽乡村”。 谈起梨,该村支书郑继奎很兴奋。“我们村产的梨可是‘阅兵梨’啊!”郑继奎说,年8月29日,威县作为革命老区,到北京阅兵村慰问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将士,送去雪青梨、秋月梨等新品种,经中国武警疾控中心食品检测室检测全部合格。 威县在发展标准化梨园种植同时,注重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施了龙集农业开发果品贮藏加工基地等项目,努力形成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 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是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现为邢台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因而在打造梨文化方面,先后注册了翠威、洺水果品、阅兵梨等梨果商标。积极筹建中国梨博物馆,已举办首届梨花节、适时举办梨果采摘节,申报中国梨果之乡,做足做实梨文化,推进观光旅游业协同发展。 在年第十八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威县“翠威”牌雪青梨、秋月梨、新梨7号三个新品种,分别荣获“梨王”、“金奖”、“银奖”;不仅拉动经济效益,也极大提升了生态效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9%,趟出了平原县林果产业发展新路径。 高协作,全方位整合促发展 为了让梨产业有序快速发展,威县出台了农村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由乡镇领导组织,以村委会为主体,推行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模式,实现了企业与村委会的直接对接;并按照土地流转规模,对受让方、转让方和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同时,积极整合农口资源,集中用于梨产业建设。县水务局对各标准梨园给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政策扶持,实施小管出流等灌溉项目;县扶贫办对扶贫村梨园,优先打井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县气象局在重点梨园主动安装十要素气候观测站;县交通局积极规划梨产业园区路网建设,已修建了一条贯穿南北长达28公里的产业路,在八支渠南岸,正在修建一条长达5.5公里的横向公路。 如今,漫步园区,忙碌的人们脸上挂着收获的喜悦,连空气中仿佛都浸润着丝丝的甘甜,一副“春天梨花吐蕊绽蕾、招蜂引蝶,秋天硕果累累、梨香诱人”画卷跃然眼前。 北京泽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来我县对接考察8月20日,北京泽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福海一行到威县考察对接投资事宜。(来源:威县招商)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得了白癜风好治疗吗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t/16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