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 1、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21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10%。Wind数据显示,当日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亿元;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了亿逆回购操作和亿元MLF操作,累计有亿元逆回购和亿元MLF到期,因此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全口径净投放6亿元。 2、Wind数据显示,本周(1月24日至1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均到期亿元。 要闻资讯1、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自1月17日起,常备借贷便利利率隔夜品种为2.95%,7天期品种为3.10%,1个月期品种为3.45%,均较此前下调10个基点。业内分析认为,各期限SLF调降10BP,与MLF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降幅度一致,显示出央行全面调降资金价格,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中枢适度下移。 2、国务院领导人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合理加大政策力度,注重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实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搞粗放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更好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促进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大。 3、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明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组织指使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交易对手方财务造假、上市公司业务相关方帮助进行财务造假等情形下相关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剑指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的顽瘴痼疾,依法提高违法违规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4、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明确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即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与本机构信息科技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体系,将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由于外包而引发的风险。 5、上交所发布两项债券业务专项通知,立足于提高债券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中介机构勤勉履职水平,旨在构建事前全面监测、事中主动管理、事后有效处置的全链条、多环节信用风险防控机制,充分调动市场各方做好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风险管理和处置工作质效。 6、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全面促进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包括提升食品消费绿色化水平,推行绿色衣着消费,推广绿色居住消费,发展绿色交通消费,促进绿色用品消费,引导文化和旅游领域绿色消费,激发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潜力,推进公共机构消费绿色转型等。 7、国家卫健委:1月22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例,其中本土病例19例(北京9例,其中丰台区6例、房山区2例、海淀区1例;天津5例,均在津南区;广东3例,均在珠海市;河南1例,在安阳市;云南1例,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4例,其中本土7例(其中北京4例、云南2例,广东1例);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万剂次。 8、外汇局:年至年,外资累计净增持中国境内股票和债券超亿美元,年均增速34%,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随着中国金融开放不断扩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际资金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9、外汇局表示,年我国外汇市场有望呈现总体稳定、更加趋向均衡的发展态势。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主要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市场预期较好以及季节性因素等,未来人民币走势还是会受到市场供求、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等多因素影响,汇率弹性增强,双向波动。美联储这次货币政策紧缩,外溢影响可能低于上一轮,未来跨境资金调整压力比较低。 10、伴随着债券信用风险高发,基金公司对信用分析重视度大幅提高,多家公募都在大力招募信用研究员,甚至有公司开出百万以上年薪。业内表示,年预计信用债分化加剧,需要精耕细作。 11、年银行结售汇与代客涉外收付款呈现“双顺差”,其中,银行结售汇顺差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亿美元。年,银行结汇和售汇交易合计4.9万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支规模11.7万亿美元,比年分别增长24%和35%。 12、“五洋债”案迎来最新进展,杭州中院1月21日发放“五洋债”案首期2.亿元案款,全部由中介机构赔付。作为全国首例公司债欺诈发行案,也是全国首例适用代表人诉讼制度审理的债券纠纷案,“五洋债”案一直备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