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鲜见的外交题材、演员的精湛演绎以及制作的专业精良,鸿篇巨制《外交风云》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播出后,被观众赞为最燃献礼剧。这部剧用史诗般的创作,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与未来之门,让观众在回顾新中国外交征程的同时,立足现在,放眼美好未来。这样一部纪实风格的电视剧,是如何把众多的真实人物写得那么鲜活,不让堆积的事件把人物淹没的?编剧马继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离不开对每个具体人物的细心打磨。《外交风云》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剧中有着大量谈判、角逐、计谋、冲突、对抗、战争的内容,基调是冰冷的。为了把这部戏拍成贴近老百姓思维理念的作品,就需要去寻找和挖掘带有温度的暖色,并通过这些暖色的人和事,与观众的情感对接。对很多创作者来说,外交题材都是非常难写的,马继红说:外交题材是一个令人仰止的高地,但同时它又是一片散发迷人芬芳的圣地。也许是刚拍完《彭德怀元帅》的缘故,彭大将军给了我一身胆气和豪气,所以我想对这个既盛开玫瑰又布满荆棘的高地做一次冲刺。年,由马继红担任编剧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巨大反响,摘取了当年央视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荣获了国内电视剧的各项大奖。马继红说,自己在写《外交风云》之前,对外交也是一知半解。为了把新中国外交的路径摸清楚,整整三个月,我先后读了一百多本书,写了80万字的读书笔记,看了大量的纪录片和影碟,同时采访了一些老外交官,分集大纲就写了六稿,并先后召开了四次专家研讨会,终于理清了头绪。为了更好的体现外交题材的宏大厚重,不把思维禁锢在杯水风波的小众情怀里,马继红努力培养着自己海纳百川的胸襟。为此,我专门买了一个大地球仪,一有空便轻轻转动它,看那蓝色的大海、褐色的土地、标出来的一个个国家,然后张开想象的翅膀,打捞那些尘封的往事。马继红说,新中国外交的这段历史,虽然与我们并不遥远,但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却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今天的世界,与70年前相比,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基本的格局没有变,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没有变。当年,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一穷二白的新中国,面对封锁和挑衅敢于说不!今天,已经挺起腰杆日渐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更应该勇立世界潮头,迎接风雨挑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给电视观众的意义所在。来源:哈尔滨新闻网记者:封娇编辑:刘铖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y/159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