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报出版社权威出品

国家记忆:

《人民画报》期封面故事精选

ISBN-7---7

定价:.00元

内赠《人民画报》期封面海报

关于作者关于作者

年,毛泽东主席为新创刊的《人民画报》题写刊名手迹。当时,他分别在两张纸上题写了6条,并在他最满意的一条的右上方画了两个圈,这便是一直沿用至今的《人民画报》刊名。

人民画报社,中国国家画报社,成立于年,已走过66年的风雨历程。进入新阶段,人民画报社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突出区隔优势和品牌特色,更好地发挥影像的对外传播作用,已由最初单一的纸质期刊发展到纸质刊物、网络、图片库、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等覆盖多种平台的媒体。人民画报社目前出版《人民画报》中文版、《中国画报》英文版、俄文《中国》杂志、韩文《中国》杂志、《中印对话》(中文、英文、印地文)、《丝路瞭望》(中文、俄文、哈萨克文)等杂志,运营中、英、法、俄、韩、德、意、日、阿等九个文种的网络版。受众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画报》创刊66年封面选图集

把共和国的脚步印在影像中,

把老百姓的生活留在心里,

雕刻了旧时光,

温暖着几代人的记忆。

沐浴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一张张日渐泛黄的老照片让共和国渐远的记忆与我们在这一刻相遇。《人民画报》创刊66年来,像个细致勤恳的摄影师,将祖国成长的脚步记录下来,汇集成一本珍贵的中国发展影像集。现在,我们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期封面中精选92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成书——《国家记忆:〈人民画报〉期封面故事精选》,把关于时代、社会和人生的故事向您娓娓道来。

第1卷第2期年8月号:

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年,新闻摄影局记者王纯德深入国营农场采访时拍摄了这张新 位女拖拉机手的封面照片。照片中的梁军年仅19岁,是黑龙江省德都县萌芽乡机械农场的女拖拉机手。

第1卷第4期年10月号:新中国的周年庆

年10月1日,首都各界40余万群众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崭新国家的周岁生日。封面图为国庆节观礼席上的延边文工团。

第1卷第6期年12月号:民兵英雄黄小旦

这期《人民画报》刊登了一篇《回顾民兵光荣历史》的文章,使黄小旦这位在山西潞城家喻户晓的民兵英雄成为当期封面人物。

第2卷第2期年2月号:并肩作战的中朝战士

年6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0月19日,中国人民 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声中浩浩荡荡 ,开赴朝鲜前线。中朝战士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期封面展现的就是中国人民 战士与朝鲜人民军战士在一起的动人画面。

年2月号:向祖国致敬——李雪三

李雪三是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在 中,他率领部队首批入朝,参加了 至第五次战役和阵地坚守防御作战,为 的胜利建立了功勋,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2卷第4期年4月号:

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

护士李蓝丁,年11月加入中国人民 ,带领上海军医大学志愿手术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前线,她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着:检查伤员伤口、布置手术……

年5月号:鞍钢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 代全国劳动模范。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他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带领班组工人跑遍十里厂区,收集了大量废旧材料,建成 的“孟泰仓库”,为鞍钢 座炼铁高炉修复出铁做出了重大贡献。年5月号《人民画报》的封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和技术员检查大检修后的高炉。

年6月号:把鲜花献给毛主席——王光如

年,一个9岁的小姑娘,扎着两条麻花辫,忽闪着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与另一位小男孩刘春延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把鲜花献给了毛泽东主席。

年6月号:合作社里的少数民族姑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当时云南省文山县已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画报》年6月号封面就是文山县合作社社员拉祜族姑娘萧淑琼和佧佤族姑娘高朝珍的照片。

年11月号:国画大师齐白石

封面上这位道骨仙风的老人是96岁时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拍摄这张照片后第二年(年),齐白石老人在北京离世了。

年第1期: 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郑凤荣

这期封面人物是一个20岁的短发女青年。年11月17日,这名女青年在北京初冬的暖阳中跃过“世界 高度”——1.77米的横杆,成为世界体育史上 个打破世界田径纪录的中国人,也是中国体育史上 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性。

年第3期: 位女机长秦桂芳

年底,新中国决定培养自己的首批女飞行员。这批能够熟练驾驶飞机的新 代女飞行员共有14人,《人民画报》年第3期封面人物秦桂芳是其中年龄最小者,也是表现 的一位。

年第10期:德艺双馨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年8月,中国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走完人生,精彩谢幕。《人民画报》年第10期以梅兰芳代表作《贵妃醉酒》的剧照为封面,纪念这位德艺双馨的京剧大师。

年第5期:“中国气象学之父”竺可桢

这期封面人物是73岁时的竺可桢。此时的他已在东亚季风和古气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

年第1期:永远的阿诗玛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将作家公刘的长诗《阿诗玛》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部讲述云南撒尼族少女阿诗玛的爱情故事的影片,由当时已小有名气的杨丽坤主演。年第1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将“阿诗玛”的美丽、善良永远留在了 。

年第1期:炼钢能手李绍奎

李绍奎(封面右)是解放后鞍钢新成长起来的大批 炼钢工人之一,曾为国家冶炼出许多优质钢,并培养了一批炼钢新人。封面上的李绍奎当时已经是冶金工程师,并担任鞍钢 炼钢厂平炉车间副主任。

年第9期:《红灯记》的火红岁月

这期封面是京剧《红灯记》中的人物李铁梅。《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是一部歌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现代京剧。后来这部戏被选入全国“八个革命样板戏”,全国各地的京剧团纷纷排演。

年第4期:大庆“铁人”王进喜

这期封面人物是大庆“铁人”王进喜。王进喜是大庆油田石油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使大庆和王进喜闻名全国。

年第2期:特殊年代的文化大餐

《智取威虎山》

这期封面人物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这段经典唱段几乎都会哼上几句。作为 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娱乐了整整一个时代。

年第8期:白毛女

年,风靡一时的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白毛女”的扮演者石钟琴也由芭蕾舞演员成了红遍全国的偶像级明星。

1年第1期:自由的气息

1年1月,新出刊的《人民画报》封面上跃动着一抹艳红。画面上舞者恣意的舞姿让读者嗅到一股自由的气息。这一年,全面的拨乱反正开始,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这一年的岁末正式拉开。

年第8期:中国女排的传奇

在“年南京国际女排邀请赛”上,中国女排分别战胜世界强队日本队和美国队,获得 ,中国女排的传奇自此开始。封面上这个跃起扣杀的队员就是中国队的主攻手郎平。

年第9期:我就是中国 的演员——刘晓庆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被公认为是“刘晓庆时代”。胡玉音、武则天、春桃……她饰演的影视角色之多、之经典,都令后来者感到难以超越。她说:“我就是中国 的演员。”

年第11期:“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这期封面是78岁高龄的钱学森,他获得小罗克韦尔奖章,这是世界理工界科学家的 奖赏。

年第1卷第5期11月号:手捧丰收稻谷的农民

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于30日公布实行。从年冬天起,3亿多农民先后无偿获得了7亿亩土地。

年9月号:讨论新 部宪法草案

年9月,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我国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标志着新中国政治制度正式形成。年9月号《人民画报》封面是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场景。

年第4期:从话剧名旦到电影名家——白杨

年对 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来说是特别的一年。年初,在《北京日报》举办的“年 的影片和演员”评选中,她当选 演员。也是这一年,由她主演的影片《祝福》在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奖。《人民画报》年第4期封面就是时年37岁、风华正茂的白杨。

年第8期:县委书记的试验田

年春天,当时的湖北省红安县委书记程鹏带领全县干部参加农业生产以摆脱“官僚作风”,并自己种了一亩(约.67平方米)花生试验田。就在他种试验田的这一年,“大跃进”开始了。

年第19期:国庆10周年

在“大跃进”的号角声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建国10周年大庆。年第19期封面为年10月1日,一个三口之家融入庆祝建国10周年欢乐的人群中。

年第2期:从“世界屋脊”唱到首都北京的藏族歌手雍西

年10月,西藏代表团进京参加“ 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雍西深情地演唱了这首《北京的金山上》,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歌声令全场掌声雷动。

年第10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年,一批青年告别亲人,登上开往边疆的列车。在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甚至生命都献给了共和国的边疆建设。

年第11期:女子钻井工赵恩生

封面上这个站在钻塔上戴着安全帽、向远方呼唤的女孩叫赵恩生,她与她的姐妹们有一个特殊而响亮的称号——女子钻井工。

年第12期:工农兵学员

年,有4万多名基于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迈进了大学的校门。《人民画报》年第12期封面上这些朴实无华的笑脸就是参加国庆游园活动的中央民族学院的工农兵学员。

年第9期:扎根农村的知青

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一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展开。

年第1期:红星照我去战斗

这期的封面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角潘冬子的剧照。在那个“样板戏”唱主角的年代,《闪闪的红星》如一泓清泉,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在片中饰演潘冬子一角的小学生祝新运成为全国知名的“小明星”。

年第1期:“铁姑娘”郭凤莲

这期封面人物是从年至1年五年间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的郭凤莲。她是继陈永贵之后“农业学大寨”造就的另一位传奇人物。

年第8期:“赤脚医生”春苗

电影《春苗》讲述的“女赤脚医生”治病救人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赤脚医生”是那个时代中国乡村的典型象征之一。背着红药箱、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走乡村的“赤脚医生”已深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年第4期:大庆“钢铁钻工”吴全清

吴全清是一名山东硬汉,年由部队转业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被分到“永不卷刃的尖刀”钻井队。他从钻工做起,到司钻、副队长、队长,到钻井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到钻井公司副经理,到中央委员。他是用鲜血和汗水写就一路辉煌,被誉为“钢铁钻工”的吴全清。

年第6期:阅读“毛选”第五卷

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正式向全国发行。当年的劳动节,《人民日报》发表了华国锋的署名文章,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这期封面上,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学员正在阅读“毛选”第五卷。

1年第9期:一代花剑名将栾菊杰

1年3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栾菊杰在比赛中被对手的断剑刺穿了持剑臂,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比赛,并最终夺得亚军。此事震动了国际剑坛,法新社记者报道:“这是成立国际剑联以来,亚洲 个取得决赛权的选手。”

年第1期:“神童”画家阿西

这期封面上,手持画笔、酷似“神笔马良”的漓江画童阿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年阿西出生在毛南族文人世家,3岁开始画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这种肆意不羁某种程度上暗合了艺术中讲究的拙里见真。5岁那年,阿西的《桂林山水》成为“文革”后首批跨出国门的竞赛作品,在芬兰第四届国际儿童画比赛中摘得金奖。此后,阿西又多次在国际绘画比赛中捧得金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如此天赋,阿西“神童”的称号不胫而走。

年第4期:海峡两岸音乐家的激情碰撞

年1月14日晚上,北京海淀影剧院里座无虚席,悠扬的小提琴和钢琴和谐的乐曲声在大厅里回荡。台湾小提琴家林昭亮(左)、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家李坚(右)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首场合作演出正在这里举行。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大陆,与隔海相望的台湾来往还不密切,像这样两岸音乐家的激情碰撞足以吸引各方目光。

年第8期:昆曲皇后张继青

《人民画报》年第8期封面人物,是首届中国戏曲 奖“梅花奖”得主、 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

年第1期:“中国最勇敢的女人”吉胡·阿莎

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首次全程漂流长江成功,由中国人自己完成了“世界 的伟大征服”,在全国引起轰动。年第1期《人民画报》的封面照片是全程主漂的 一名女队员吉胡·阿莎,她被誉为当年“中国最勇敢的女人”。

年第4期:《红楼梦》搬上荧屏

年,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拍摄的38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历时4年,终于与观众见面。当年第4期《人民画报》封面便是这部电视剧的女主角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

年第1期:巩俐——中国女星的国际代言人

这期的封面照是初出茅庐的巩俐,而今的巩俐已跻身国际知名影星行列,成为中国女星的国际代言人。

年第11期:中国空姐服装走向国际化

年7月1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空姐们换上了法国 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设计的服装,中国空姐服装开始真正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年第1期: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

——王忠诚

他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是 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 荣誉奖章”的中国人,保持着该领域多项世界纪录;从医60年,他已数不清曾开过多少颅,从死神手里抢救回多少生命——他就是中国神经外科专家、医院名誉院长、中国神经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

让眼睛散步让心灵飞翔简介

宁波新华书店

Q群:业务企划:联合营销活动、企业形象推广、商业机构合作、欢迎文化团体合作携手-







































南昌白癜风医院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y/64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