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选自地震出版社出版的 《防震减灾工作实践典型案例》一书 运城市“大面积振动事件”应急处置(运城市地震局梁建华) 一、案例背景 —年,运城市辖区多个县内发生了7次“大面积振动事件”。其宏观表现为:在1~10分钟内3个以上县(市、区)大范围相继发生“人无震感,门窗哗哗作响”,持时5~10秒的振动现象。室内大多数人明显感知,较多人有惊恐感,少数人逃出室外,部分上课学生撤离教室。在野外,个别地方人无震感,能听到有方向移动性的“沉重闷雷声”。“振动”影响范围与当地发生4.5级左右地震效应相当。地震传言四起,众多媒体哗然,社会秩序受到干扰。同时,在该区域运行的运城市数字地震台网也记录到相应的振动波形,从振动波形分析来看,该事件不属于天然构造地震事件。具体判据为: (1)子台记录到的初至波到时与同一震源走时矛盾; (2)P波、S波震相不清,与当地地方震记录波形相比较,周期偏大、频谱结构简单,振幅有明显调制现象(万荣子台),从整体波形结构来看,与黄土层浅源大面积塌陷波形相似。 针对以上原因不明、类似地震的突发性事件,运城市地震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每次“振动”事件发生后,首先对事件影响进行应急处置,快速平息地震谣言,有效控制网络及舆情,稳定社会秩序。其次,认真详尽调查事件有感范围及“震感”时、空、强分布,收集研究区域地震地质资料、周边震情资料及事件发生时运城市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年后,随着“振动”事件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运城市地震局以此为契机,积极向山西省地震局申请开展专项研究,组织国家、省、市有关专家对事件机理进行分析研讨,确定定量观测与研究方法,报市政府立项,进行专项研究,切实厘清事件原因,给政府、社会和公众以科学、翔实的交代,彰显地震部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为。 二、案例内容 (一)应急处置 年“振动”事件发生后,运城市地震局按照市政府突发性事件应急规定,及时收集振动情况,快速上报市政府。山西省地震局同时召开紧急会商会,会议依据振动范围、振动现象、破坏程度与运城数字测震台网同步记录到的地震波形特征,结合当地地震地质构造背景、近期震情等进行会商,对事件原因初步判定:“振动事件不是天然构造地震事件。事件原因可能与运城断陷盆地黄土覆盖层深部大面积塌陷有关。” 随后,运城市地震局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震情值班,统一口径,应答公众电话咨询;②慎重回答媒体采访,如实反映振动情况,科学阐述初步结论;③密切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治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