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河作冰场》/原题 《北京》杂志/原载文/余闯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边的中山公园,在明清时期是帝王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稷坛里有条御河,它是清代皇族举行滑冰比赛的地方之一。长期以来,社稷坛作为皇族举行祭祀的巍峨重地,普通百姓根本无缘一睹它的真容。 在辛亥革命之后,社稷坛被中华民国政府开辟为中央公园,面向公众开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此,社稷坛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普通百姓也可以到过去只有皇室贵族才能滑冰的御河里去尽情地滑冰。如今,北京市档案馆就收藏有人们在开放不久的御河里滑冰时的照片。 中山公园祭祀神坛中山公园最早可以追溯到辽代的兴国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如今中山公园的许多古柏就是辽代兴国寺的遗物。金灭辽之后,北京成为金朝的中都,兴国寺依然香火不断。到了元代,在北京的东北郊营建了元大都,兴国寺也在都城之内,并改称为万寿兴国寺。 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在北京营建紫禁城,同时按照《周礼》中“左祖右社”的制度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也就是太庙,在宫殿右前方修建社稷坛。社稷坛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位于午门前方、天安门以西的矩形地面上,是一座用汉白玉砌成的三层方台,台上以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五个方位铺着五种颜色的土,叫五色土,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在中央还立一方形石柱,名社主石,又称“江山石”,表示“江山永固”。社稷坛北面的拜殿是皇帝下榻休息或遇雨行礼的地方,是一座端庄精巧的大殿,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社稷坛被保留了下来,依然受到清代帝王的祭拜。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年,在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称为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开放的皇家园林。在辟为中央公园后,除保留社稷坛外,先后营造了松柏交翠亭、格言亭、蕙芳园等景观,园中还安放了多块清代宫苑中的名石。同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公园开放前还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并修成了月亮门的样式。年以后,又在园中添建了河塘、叠石和其他建筑。年,位于圆明园内的兰亭碑被移进了社稷坛的西面。兰亭碑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亭中石碑正面刻有兰亭修禊图,背面刻有清乾隆皇帝所书兰亭诗句,亭中的8根石柱上分别刻有历代书法家摹写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柳公权所作的《兰亭诗》。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德国公使克林德公然向义和团挑衅而被当场打死后,清政府向德国赔礼道歉并为死者建立了一座“克林德碑”,当时立于东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纪念协约国胜利,将石碑改为“公理战胜坊”,年移至中央公园。年孙中山逝世后,灵柩曾暂时停放在拜殿。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时任北平特别市长的何其巩及其他爱国人士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并将拜殿命名为“中山堂”。年日本占领北平后,该公园改名为北平公园,10月后又改成中央公园。年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山公园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那座“公理战胜坊”也在年改为“保卫和平坊”,如今就坐落于中山公园南门内。 身姿矫健御河滑冰年,中央公园开放后,人们怀着好奇和敬畏的心情走进了这座昔日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徘徊于御河两岸,抚摸辽金时期的古柏,参观明清时期的遗迹,在澄清如碧的御河里寻找历史的踪迹。 在今天的北京市档案馆里,收藏着一张北京市民在开放后的中央公园的御河里滑冰的照片。这是一张黑白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严寒的冬季,御河里的冰被冻得结结实实,并在银色的冰面上泛着灰色的光,雪花状的冰面上有数十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形黑影,好像要从照片里滑出来一样。有的人在冰面上独自滑冰,看上去身姿优美;有的人用滑冰工具在试探性地慢慢滑着,看上去谨小慎微,生怕摔倒;也有三三两两的人手拉着手在冰面上翩翩起舞,似乎还能听到他们欢快的歌声。御河岸边是一排光秃秃的树,树底下站了十多个人,他们像是在窃窃私语,并懒散地看着在御河里滑冰的人,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张照片生动地捕捉到了人们在御河里滑冰的欢快场面,看上去生趣盎然。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皇家禁地,在御河里滑冰也只是皇室贵族专有的活动。 宫廷游戏场面恢宏滑冰在古代被称为“冰嬉”,也称“冰戏”,是中国北方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早在宋代,就有皇帝滑冰的记载。到了元代,冰嬉活动初见规模。明朝时,冰嬉被列为宫廷活动。而到了清代,冰嬉活动达到了鼎盛。清代初年,冰嬉曾一度被当作军事训练,并设有冰鞋处专门管理和负责。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中说:“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照定数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按八旗各色以次走冰较射。”由此可以推算出,参加冰嬉的人员至少在1人以上。当时冰嬉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史无前例。 慢慢地,冰嬉的军事训练目的逐渐淡化,而游艺性却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设色绢本《冰嬉图》,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张为邦、姚文翰所绘。这幅画如实记录了当时冰嬉的宏大场面。画中右侧众人簇拥的就是皇帝华丽的冰床。冰场上,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盘旋曲折滑行于冰上,远望之,蜿蜒如龙形。他们沿着卷云形的冰道穿梭滑行,在滑冰的时候还不时地表演一些难度动作,比如倒着滑、单腿滑等。在临近御座处,设一旌门,上悬一球,称为天球。转龙队伍滑至此处时,分别向天球射箭。当表演结束的时候,谁射中彩球的箭数多,谁就能得到皇帝的赏赐。当时,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清乾隆皇帝也说“冰嬉为国制所重”。 滑冰这一项古老的运动,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90多年前御河滑冰的场面,也瞬间凝固在了厚重的档案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邮局发行代码:82-联系+转0 《北京》周刊是北京唯一官方的外宣刊物, 每周出版中、英文版各一期。 秉承“以新闻的立场挖掘和诠释北京文化, 以文化的视角聚焦和解读北京新闻”的理念,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划选题, 并逐步形成了特有的融通中外的中国表述, 传递北京声音,讲述北京故事,塑造北京形象。 ……到此并未结束…… ~~每天奉上不一样的文化北京盛宴~~ 据统计 阅读到此的人 %都会做的事儿 就是 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