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儿歌”《孤勇者》被网民改编成多种语言后“出圈”“出海”甚至入选世界杯“战歌”,来自手游《三国志·战略版》的中国古代军事乐器“梅吹”(梅花形状号角)受到世界各地阿根廷队球迷热烈追捧。这些例子表明,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关键一环。 如何创造性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当下正火的国潮文创如何联结中国和世界?哪些中国文创故事更合海外受众口味?中国文创的发展如何汲取国际经验、借助国际力量、提升国际气质?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在其著作《文创理论与中华文化创造力》中,通过对文创理论的阐释,对国潮文创等中国文创实践的剖析,给人们提供了新鲜且多维的观察视角。近日胡钰教授就上述问题接受东西问客户端专访。 记者:国潮盛行是当下中国社会风尚,国潮产品不仅吸引中国人,也在海外圈粉。国潮和欧美潮、日韩潮相比有何异同?“国潮”文创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 胡钰:国潮是“中国货”+“时尚潮”,是以中国为IP、以时尚为特点进行的消费。国潮和欧美潮、日韩潮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从消费端体现了多元文化各自的特点,从品牌端展现了品牌营销能力、产品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不同地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不同之处在于国潮的兴盛源于中国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国家精神力量的蒸蒸日上,国潮实质是以中华“老字号”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重要的是国潮的发展激发了国人,尤其是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和品牌自信。 ▲位于北京的荣宝斋文创中心内,店员为顾客提供特色定制咖啡。年是“荣宝斋”成立周年。(图片来自中新社侯宇摄) “国潮”文创是具有普遍性、真实性的经济现象,也是具有持续性、深刻性的文化现象、心理现象,有助于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具文化内涵、时代引领的文化创新实践,用更活跃的创意、更深厚的传统、更广阔的视野、更前沿的技术、更稳定的品质、更积极的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 国潮有助于加深海外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华人文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国潮的精神内核就是中华人文精神,表现特质就是中华美学精神,事实上,当国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流行开来时,已经引起了国外许多媒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