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原本是中小学开学日,但因为疫情导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百万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们,由此开启了“线上指导,线下活动;偶用网络,重在调动;重构集体,鼓励交流;多维沟通,缓解焦虑”的在线学习新模式。强化自主学习学生在线提升学习能力▲学校老师的朋友圈,晒出孩子们的作品延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提供了不少线上拓展学习的方式,有微课堂、学习包、探究小任务、课程超市等等,让“云课堂”的学习,变得有趣起来。游戏、项目式的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们通过网络先线上学习基本原理和知识,再线下进行进一步探究,线上视频的基本长度在6、7分钟左右,最长的也不超过10分钟,老师则会同步在线答疑。除此之外,还有学校为学生提供学习包,里面包含“学习安排”“附件”“资源”“综合活动”,为学生设计的综合探究小任务,联系防疫实事锻炼探究能力,推出了“课程超市”,让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大兴区第二小学校长高爱军介绍,按年级为学生制定了校级、年级和班级的“学习建议单”,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本。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一个学生居家学习生活的方案:“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把一日生活、学习安排好。引导孩子学会有效分配学习时间,丰富学习方式,培养和锻炼孩子自主管理、自主计划、自主学习、自主监督、自主评价,培养积极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德智体美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北大附小李礼瑄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学校教师的指导要分类进行,要依据不同年段、不同类别学校学生特点,基于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主题。由此,各个学校纷纷推出有特点和针对性的举措。朝阳区实验小学录制的微课程均是游戏、拓展、探究类的课程,其中包括文化空间、思维乐园、公益讲堂、英语世界、艺术长廊、劳动能手、体育达人七大版块内容,涵全了学科,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围绕“身体锻炼、旧知巩固、经典阅读、综合性学习等”,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学校提出,学生每日必做的内容包括了坚持体育锻炼、做一项家务劳动、保证读书、收听收看新闻、上下午远望、每天做眼保健操等。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在延期开学前对全校个学生做了问卷,分析学生的需求,各年级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学校四年级组就按照德智体美劳给学生提供了在家学习任务单。加强家校沟通消除疫情焦虑与恐惧▲家长和孩子自主设计的课程表孩子的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期间,长时间的居家让不少学生感觉“无聊”、“不习惯”。因此,要适度安排孩子学习、生活和锻炼,共同做好孩子教育和健康生活指导,科学。抗击疫情期间,北大附小有79位学生家长作为医护人员,直接参与一线抗疫。为了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添麻烦,学校提出,老师要做学生心灵的抚慰者,要注重与孩子贴心、耐心、细心的沟通。“不仅仅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适时适度的反馈,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在家生活、学习状况的了解,以及对孩子进行的情感交流,心灵安抚。这些沟通,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绝不仅仅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让孩子们感到温暖、踏实、放心,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就在身边。”北大附小校长尹超说。史家小学于2月17日正式开通了“校长热线”,每天一位领导值守热线,及时解答家长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海淀区五一小学班主任们也都开启了“私人定制”模式,通过电话、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mt/148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