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CenterforPublicCommunicationandSocialDevelopment)成立于年,秉持北大学术精神和人文关怀,在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下致力于公共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媒体培训和公益合作,旨在搭建政界、学界、企业界、媒体同仁、公益同仁跨界交流、融通合作的平台,以公共传播推动社会发展,以社会发展丰富公共传播。

小编们将每周日推送一篇#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上的思想精粹和学术精华,一共8期,本周日分享第6期:“符号、身份认同与互联网”,符号、身份认同与互联网基本上是我们社会科学界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最关键的三个核心词。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刚刚开始,我们可能早就提早地使用了高潮、新阶段这样一些字眼。但是总的来说,这场变化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处在持续的拓展当中。在今日这个符号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意义网络?面对这样的意义网络,我们怎样理解政治?怎样重新理解文化、社会,理解人的存在和生命本身?来看看#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上,大咖们都是怎样的观点,希望满满干货喂饱各位可爱的读者们(????)

#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是今年年初,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重要学术论坛。#首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以“空间·符号·智慧”为主题,汇聚了中、美、英、法、荷等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从信息技术、新闻传播、哲学、法学、社会学、艺术、历史等不同研究领域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科技发展、人类认知、生命传播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届中国跨语际生命传播思想峰会#即将到来,我们期待更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思想的交锋和碰撞,相信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能帮助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认知科技、认识社会、认知自己,这也是跨语际生命传播的重要意义。

智慧圈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

生物圈从35亿年前一路发展,发展成这样一个非常珍贵的生态系统,因此这是爱德华·苏斯在年最早提出这个词,叫biosphere,从大门会走到宇宙,但是你会发现从原子到细胞到组织产生有机体,会形成社区,会形成生态系统,会形成生物群,形成生物圈,再往外是浩瀚的星系以及宇宙本身。生物圈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这个地球上第一次覆盖了一个叫生态系统的东西,而最终人类本身也是从生物圈发展出来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人类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但是人类是生物圈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组成部分,人类的特殊性恰恰就在于人类发明了符号,发明了意义的网络,因此我们可以把人类圈直接就命名为叫做“智慧圈”(noosphere)。“智慧圈”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两个词的合体,前面的noos为实际上就是大脑,加上圈层,最后造成一个新的词叫noosphere这个东西哪里来的,一旦生物圈被思想所包裹就形成了“智慧圈”,“智慧圈”本身是一个假设的圈层,它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进化的阶段,有意识、头脑和人际关系主导,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智慧圈”叫做群体意识,因为它包括所有人类思想的领域。

全球关怀

于颖

牛津大学沃福森学院学者

牛津大学“中国消费者权益项目”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

我们研究互联网领域的法律适用法律原则并非没有什么指导的,并非是我们随意来想象的。我们的理论、我们的宗旨还是回到中世纪的LexMercatoria,在咱们国家我看字典的翻译叫四海一家、四海大同或者世界主义,但实际上我对这方面的理解也不全面,我实际上是定义为全球关怀的理解,不仅仅是接纳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首先是要接纳大家,我给你地方所生存。第二层含义就是包容,各个文化要包容在一起才能生存,如果冲出去,大家只有屠杀才能解决问题。

文明的冲突

曹兴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石河子大学新疆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任何一个人都有多重身份认同,而多重身份认同之间相互咬合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甚至是自己的某些认同之间形成一种“冲突”,这个“冲突”也是也是加引号的。我的主题是“落差”,比较重要的是三地有三种文明状态,西亚北非这一段它对文明的冲突,我把它概括成一个主题词,它形成一种全球性的冲突,不仅仅是冲突,而且是全球性的冲突。南亚是地缘国家政治间的冲突,讲到东南亚,它是国内的冲突,文明冲突是在国内有冲突,在国际之间没有很大的冲突。而相反东南亚造就了一种东盟,它文明合作、和睦相处的方面,和西亚北非正好形成相反的一种局面,这种规律恰恰是某些方面验证了、见证了、证实了亨廷顿文明冲突的理论的合理性,但只是在某一些方面。在相反的方面又证明他的错误性,所以说不能简单地去谈文明的冲突,文明之间有冲突,也有和睦相处,也有合作的,它也有很多、很复杂,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汉字演化

胡易容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跟其他灭亡的那些古文字相比,汉字有唯一的不同是它有着连贯的有序,我们今天的鱼跟年前的鱼是有理据性的。小篆统一天下之后,汉字的造型就进入了一个更稳定的阶段,此后主要发展的是语与声的融合阶段。实际上我们在传播学理论里面有一个大家英尼斯,是约翰的亦师亦友的朋友,他讲媒介是有偏移性的,实际上符号也是有偏移性的,其实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简单的对比,但是这个对比能看出来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在符号结构上的逻辑背景的差异,表音文字,拉丁字母系统,索绪尔语言学系统是对它的最好的阐述。音和意,能指和所指,这是一种来回的对应关系,音、意来回的对应关系。而汉字符号系统实际上是音、意,其实它多了形,也就是理据性的成分在这里,汉字符号系统皮尔斯三分。

公民身份

郭忠华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思想家阐述了战争跟公民权发展的关系,所以像伯恩斯说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民族国家里面,热爱祖国、保护国家的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伦理。这是一种伦理上、美德上来说的。但是像民族国家以暴力,吉登斯所说的,公民权利的发展,其实是国家在垄断所有的暴力工具的时候,其实另外一个方面必须予以公民的权利,两者同时存在的,一方面是国家形成清晰、明确的边界,但另外一方面垄断暴力,另外一方面是对公民权利的发展,所以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像梯利也是一样的。东方社会是治水的发展,东方社会的政治性质与修建大型灌溉工程联系在一起,所以处于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区,就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只有国家才能做,所以最终是国家修建万里长城式的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把人口组织起来,集中形成了专制主义,所以公民空间被压缩掉了。从共同体意识强化,政府与公民身份权利同步发展,以公民身份权利为基础的民主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苯丁酸氮芥说明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mt/71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