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在此次展览上,从复古的家庭陈设到复古的商店陈列,都带给人们无穷的回忆。而展览上出现的许多老物件,今天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00:年的客厅变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普通家庭客厅,几乎千篇一律。电影明星海报、木头箱子、老式收音机,还有地板上的花纹,现在应该没有多少家庭会这么用了。老式手电筒,那时候是每个家庭必备。因为电力不足,不知道晚上什么时候就停电了,没有手电筒,就只能摸黑了。9吋黑白电视机,没有遥控,没有点播回放,没有环绕立体声,更没有高清4K,但电视一开,附近的大人小孩都会聚集在电视机前。上世纪80年代,电视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当时电视机技术落后,电视频道也少,而且一般到晚上10点后就停止播出,电视里放出的结束曲也成为一家人互道晚安上床睡觉的标志。二三十年后的如今,中国电视机产量全球第一,电视节目生产量也是世界第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是姑娘出嫁嫁妆三大件之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会踩缝纫机是很多家庭主妇的必备技能。那时候缝纫机也不好买,要凭证凭票购买。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到九十年代中期,人们生活中曾必不可少的票证逐渐成为历史。40年的不变味道上世纪的小卖部杂货铺也是一代人的回忆。汽水、大大泡泡糖、小玩具,都是孩子们的最爱。铁罐装的八十年代的双喜饼干,可以说是当时的爆款。看柜子顶上的招牌,不管是图案还是字体,都是远去的记忆。虽然没有现在的大商场综合体的逛街乐趣,看着这个场景,许多人还能回味起那些零食的味道。在这个小卖部里,还有很多人熟悉的儿时玩伴——铁皮青蛙。铁皮青蛙可不止被珍藏在展览馆里或人们的记忆里,如今在北京永安路的百货商店里,依旧可以看到这只“活蹦乱跳”的绿色青蛙,售卖的价格仅为5元钱1个。不仅有铁皮青蛙这样的古董玩具,这家商店还有各式各样传统实惠的商品——针头线脑、白布鞋、蛤蜊油、搪瓷杯、老水壶等等。别看货老,但是买的人可不少。时光的痕迹和带着暖意的人情味是这家老百货店的吸引力法则。这里的老国货有它常买常有的资本,也会常卖常新。品类从80年代的几百种,到现在近千种。商品包装精美又有年代感,一切都适应着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永安路百货商店,从年开始营业,到现在一开就是61年。这里的售货员,一干也是数十年,从年轻小伙干到了苍苍白发。来源:央视新闻编辑:李爽审核:董毅、佟光辽宁之声——辽宁声音,民生情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w/16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