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1222/4747364.html

拍新闻照片的八个小窍门

刘海楼

拍新我没退休前,在单位做对外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每天都要拍摄新闻及工作资料照片。为此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八个小窍门,现在看仍然很适用,愿与大家交流分享。第一个窍门是争分夺秒抢时间。我用的摄影包都是单肩的挎包,包上的拉链从来不拉到头或只拉一半,如此操作可以十分方便快速地打开包,取出相机,为抢拍照片赢得时间。如果用的是双肩背包,取出相机就没有单肩背包那么快捷和方便。第二个窍门是外出拍照时,照相机是不上镜头盖和遮光罩的。这样拿出相机就能立刻拍照,避免因去除镜头盖、遮光罩占用时间,错失好的瞬间。第三个窍门是根据天气状况提前设定好相机的光圈、速度等条件。如此在拍摄或遇到突发新闻时能够快速抢拍,抓到精彩瞬间,不会因现去调相机而错失拍摄良机,与好照片擦身而过。第四个小窍门是“广种多收”。无论是早期用胶片相机,还是后来用数码相机拍照,我从来都不怕浪费胶卷和储存卡的空间,采取变换机位多拍、连拍、抢拍的方式去拍新闻照片和工作资料照片。许多被采访对象面对相机镜头时会出现紧张、表情不自然的状况,经过多拍之后,他(她)的紧张就会放松下来,便于我抓拍到表情动作都很自然的好片子。第五个窍门是画龙点睛。比如在拍摄人流如织的候车室、开大会、文体活动等大场景照片时,不仅要拍出大场面的美和气势,更要拍摄好画面中的人。如果把大画面比做是一条龙,里面典型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就是龙头,将他们拍好了,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整张照片都活起来。第六个窍门是给照片加点色。早年我在冬天拍摄旅客上下火车、进出站的照片时,遇到的一大难题是穿黑、灰等深色的衣服的人比较多,拍出的照片颜色单一反差小,并画面中缺少美感。经过常时间拍摄实踐后,我采取加点色的颜色搭配方式,耐心等待最佳拍摄时机。当有身着浅色或彩色衣服,围脖的旅客出现,点缀在大量黑灰衣服旅客中间时,再按下照相机快门,由此就拍到了色彩和反差都很理想的照片。第七个窍门是做好相机,手机冬天的防寒保暖。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拍片时,相机和手机因受冻电量流失的很快,此时做好保暖尤为重要。在给相机保暖时,我用的是一顶很厚的绒线帽将其包裹严实,就象穿上“小棉祆”似的。手机防寒做法是揣进前胸贴身衣兜中,用棉服和体温给其双层保暖。第八个窍门是脖子挎机机骑车“扫街”。早年我经常用这种方式上街,抓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骑在车上发现前方有新鲜事时,就左手掌控车把,右手举起相机在骑行中先抢拍几张照片。等骑到跟前时再下车接着拍照并采访。自年到年我在哈尔滨火车站工作时,拍摄了海量新闻照片和工作资料照片。如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年抗洪抢险,年抗击“非典”、年汶川大地震、年北京奥运会客流高峰等,都被我用照相机记录下来,并通过媒体及时进行了宣传报道,用相机为铁路留下了20多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在线编辑文童)

作家简介

刘海楼,年生人,黑龙江省哈尔滨人。自年首次参加新闻培训班,学习写新闻后,开始喜欢并对新闻产生超级敏感和热爱,一直到退休后仍笔耕不辍。曾任《人民铁道》《哈尔滨铁道》报特约记者,并受骋20余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

投稿须知

投稿作品,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原创首发,体裁不限。投稿前,请作者仔细校对、审核,如有漏字、错别字或病句现象,作者自负。投稿前需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41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