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复诊、开具处方检查,药品快递到家……首都医院2年来服务复诊患者23.8万人次,覆盖31个省。开通康复、哮喘、新生儿护理等18个护理门诊,在疫情中为北京和外省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动。

家长:大夫也不知道我孩子是不是发育不好?

医生:孩子在吗,抱给我看看!

家长:就在旁边!您看看......

医生:有点枕秃,没关系啊,吐奶是婴儿常见的情况。正好我们今天是医护联合门诊。你抱着孩子跟我们护士长学学怎么拍嗝。

护士长:家长你好,我姓马......

左边医生诊断完,右边护士手把手教家长护理要领

在首儿所互联网诊室里,营养科的医生给孩子诊断后,马护士长拿起手边的婴儿教具,面对大屏幕,手把手的教起了这位新手妈妈如何给婴儿拍嗝。如此一来,既省去了家长和患儿请假和路途奔波,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首都儿科研究所副所长谷庆隆介绍:

谷庆隆:医院在线注册医生、护士、药师近人,覆盖临床所有专业,开设线上门诊64个。服务复诊患者23.8万人次覆盖31个省,药品配送14.5万例,现每天的互联网端的诊疗量千人次左右。

首儿所医务处处长王菲

两年间,首儿所跟据家长就诊的时间的偏好和儿童疾病的特点,随时对线上和线下号源以及就诊时间进行动态调整。首儿所医务处处长王菲介绍:

王菲:我们面对的三分之一的孩子集中在1岁以下,那么这些家长带孩子看完病,怎么吃药,回家的饮食怎么调整,包括怎么来进行护理都不太熟悉。那么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孩子,医生和护士共同开了一个医护的联合的互联网门诊,非常受欢迎。

另外,我们还发现大部分的家长在互联网上挂号都是集中在晚上5:00~7:00,上了一天班回家以后,来集中看看孩子。我们原来互联网的时间是截止到下午的5点,那么分析到这个数据以后,医院就把晚上互联网的时间延长到10:00。

皮肤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还有像这种保健科这种慢病的比较多的门诊,那么我们就及时把线上和线下的医生做了一个调整。对于线上(病人)比较多的门诊,我们会把医生的数量尽量调整。像一些外科的病人还是愿意到线下(门诊)来看,我们就把这个线上和线下的号源进行了一个分布。

首都儿研所的李龙教授正在进行一台胆总管囊肿的微创手术,医院的同行们解说

疫情缘故风湿免疫科的不少外地患者无法进京复诊,又面临患者急切的治疗需求。首儿所在远程医疗中心为医医院沟通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患者。首儿所风湿免疫科二病区主任李建国介绍:

李建国: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长期随诊的孩子,他突然经历了一个外伤,然后他就发生了肝破裂,那么他肯定医院去做手术。但这个术前术后其实有很多问题,因为他长期使用激素,会涉及到身上的皮质功能不全等一些很专业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通过远程会诊的方式,医院去沟通。在术前做一些预防措施,预防危重情况的发生。后来,通过我们远程指导,整个手术过程都很顺利,孩子也度过了危险期。

首儿所医院主任闫雪

未来,首儿所将根据两年来患者的偏好和儿童疾病的特点,计划把线上复诊患者与慢病管理相结合。首儿所医院主任闫雪介绍:

闫雪:他们从最基础的线上随访能够延伸到与可穿戴设备,然后进行辅助管理,同时结合大数据等技术来实现未来对儿童糖尿病、儿童哮喘等慢病患者的精准预测和主动干预。另外,医院诊疗需求量最大的皮肤科门诊,结合嗯人工智能的技术,医院既往的诊疗数据去开发智能问诊功能,让系统帮医生对患者进行诊前问诊,,医生在接诊后进行补充问诊,然后进行诊断,能够提升线上的诊疗效率,服务更多患者。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责任编辑:雨辰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165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