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爱听谢安琪的《家明》,有几句歌词更是印在心里,成为我的徽章。

歌里唱到:

时代遍地砖瓦却欠这种优雅

教人梦想不要去谈代价

最后即使走入浮砂沉没中也会发出光亮吗

临近破灭一下要是信任童话

还是有望看到天际白马

PART1回顾

如今我正骑着我梦想的这只白马,被压抑了许久的心情终于得到了释放。直到在复试中,主考官老师郑重对我说,欢迎你来北外读书,我才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就像在面试中,老师问我,你为什么选择北外而不是人大的新闻?

我告诉他,因为我从高中开始就渴望成为北外的学子,那是我向往了五年的地方,虽然高考报考国际新闻落榜,掉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四年过去了,此心不移。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坐在了国新复试的考场,积淀了四年时光的我,终于可以回到北外。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坚持,为什么只要来到这里就会觉得幸福无比,觉得满足,喜欢北外的图书馆,高翻学院,阿拉伯楼,喜欢一切(除了北外校花哈哈哈)可能我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我好想给他讲一个长长的故事,从高中那个沉迷于小我世界的小女孩,到被杨澜、龙应台、闾丘露薇、白岩松等人启迪,开始想要去探寻多姿多彩的世界,想走新闻这条路去记录社会国家的变迁,去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主唱赞歌的新闻人。而北外,可以让我实现新闻和翻译两个最重要的梦想。还记得高中时代,每年都像是朝圣一样来北外逛一圈,和自己的伙伴絮絮叨叨我一定要来北外,考上北外国新,研究生考高翻学院。但是高考那年北外分数线暴涨20分,于是我落榜了。

落榜的暑假,每天清晨睁眼告诉自己落榜是一场梦,常常在路上走着就哭出来。上大学的第一天,我们班同学就知道我一定会考研,目标就是高考志愿填写的北外国新。这次被录取,和自己的好朋友们说着就会泪盈满眶,止不住流泪。但是我知道这是因为喜悦,和梦想终于实现的释然。有朋友说,她也有梦想却不敢去追,却没见过像我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即便有多难,多大的风险,还是坚定不移,从未有过一丝犹豫。也许真正的热爱,可以让人克服一切的困难与风险,动用所有的资源,所有的能量去实现它。

就像是雨果说的,supremewisdomspringsfromsupremeresolution.最大的决心产生最大的智慧。现在我已经相信凭借个人努力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在首经贸的四年,我像是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社会保障学习国家养老金的流向及亏空,就业,社会保险等方向,虽然事关国计民生,我却对养老金提不起兴趣。我几乎没有什么热情地学习着微积分,线代,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却近乎疯狂地了解关于北外国新的一切。不过我也算幸运,因为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是什么,总比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强一些。

我逆着人潮,想要继续学习新闻、语言和翻译。所以考了托福,考下了三级笔译,一直都没有放弃英语学习。这次复试结束后,我兴奋了一会儿马上就觉得身体撑不住了,因为前所未有的疲倦,心好累身体也好累,一块压在心里面四年的石头突然卸下来,我就像是被抽走了全部力气,再也没有力气说话和走路了。现在回想,不知道是怎样的能量让我支持到了终点,我记得自己曾经有多么痛苦,也许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让我知道自己无路可退,除了向前奔跑。

考研前的那个暑假,我失去了最爱的男朋友。没能逃脱另一半毕业工作我被劈腿的狗血桥段。曾经幻想的一切未来皆成空,本想毕业很快就能穿上婚纱,只差最后一步,我当时失去了自己的世界和未来。

别人正式进入考研季,报辅导班学政治学英语开始复习专业课,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我几乎失去了睡眠,每晚无休止的梦,目光呆滞,心痛的没办法呼吸,完全看不下去书,每天都在盼望这场噩梦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朋友后来跟我说当时我的情况,身边不能没有人陪着不然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傻事来。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现实问题,家庭问题,成为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不敢去回想那时的自己,那个一无所有,哀求别人留下的可怜的自己。没有优越的家境和家庭,没有稳定体面的工作,考研的风险之大使得未来摇摇欲坠,那时的我一无所有。

木心先生说过,万丈深渊,下去也就是前程万里。我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挨过来的,陪着我的只有一篇文章《南开女孩何莎莎》,我辗转反侧的时候,就反复看那篇文章。谁都有可能离开你,只有自己永远与自己相伴。离开的人已经从生命里消失,但是你绝对不能再丢了自己的梦想。如果我考研落败,境地会比当时还要惨。我没法想象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准备二战的场景,所以我必须一次成功,这一次要赌上全部的勇气,决心与努力。

part2复习经验

我从很早以前开始了解北外国新的考研信息,动用人脉找过国新专业的学姐询问参考书和复习方法,但是既不是新闻也不是英语专业,加上跨学校,使得准备过程困难重重。我就像是被困在一个黑屋子里,空有一身力气却不知道用在何处。

我看考研大纲只知道有三本参考书刘其中的《汉英新闻编译》《英汉新闻编译》和黎信的蓝皮书《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作为基础入门。从大三开始,先看的蓝皮书,会讲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各种导语的写作,以及举例错误的导语及修改方案。前几年拿蓝皮书里错误的导语例子出过真题,不过现在应该不会出原题了,看看当做新闻入门。

到大三下,也就是去年三月份开始着手《汉英》《英汉》两本书,英汉这本书我把所有的新闻翻译都练习了,就当做提升英语水平,而到了汉英这本书,我真的很吃不消,那时候因为新闻编译很崩溃,真的有半个月都不想去碰这本书。翻译我可以,但是编译相当于让你按照新闻倒金字塔的写作技巧,根据给出的新闻材料重新写一篇英文新闻。我真的不知道挑什么材料,判断哪些重要那些次重要,怎么写导语,用什么句式词汇,怎么去成文。复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碍,只得暂时放弃复习这本书。当时遇到了辅导我的彬彬姐,也是我考研帮的老师,她在我的复习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我把控复习的方向,节奏,至少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作为一个双跨专业并且跨校的孩子来说,这就像天降甘霖。

首先说说题型,北外国新不看公共课,只要过了国家线就可以。只看两门专业课的总成绩:国际新闻实务(专一),国际新闻史论(专二)。专一全英文,考察中译英,英译中,中英新闻编译。因为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从英语学院中独立出来,出题也越发走向专业化。今年专一就考察了特写(feature)的写作,翻译也从原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新闻变成了文学色彩浓厚的文章,非常考验翻译功底。

而专二考察的是中外新闻史,新闻学,传播学知识,每年15分填空题都考察时事热点(不会是社会新闻,一定是新华社的头条热点,国际新闻之类)今年时事考察少,主要是专业知识。之后60分的名词解释和简答。往年只需要看过书里的内容,考察的都很基础,很核心,但是今年出题非常偏,我会说里面有些我都从来没在书里见到过,都是靠自己编的~开始侧重中国新闻史了。除此之外还有40分两道论述题,也都是探讨新闻行业的专业性问题,考察知识背景,逻辑思维与表达,最后就是35分的新闻评论,往年是比较宏大的议题,比如世界和平日,作为评论员写文章。今天出题很细节,是一篇跟政府公权力有关系的社会新闻。

下面说说复习思路,参考书目。

上述提到的《蓝皮书》《英汉新闻编译》《汉英新闻编译》(汉英这本比较难,如果做不来可以不看,练习太难了可以用新华网的新闻代替)这三本算是入门,但是真正的学写新闻,练习编译需要看真正的新闻,去学习新闻表达,句式和结构。

新华网、ChinaDaily的新闻每天要刷。我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刷这两个网站的头条,最好是中英文可以对照着看。copy到word里面打印,然后学习它的标题,导语写作,分析它的中英文新闻之间有什么不同,删掉了什么内容,增加了什么内容,比看《汉英》这本书更加直观贴切,而且紧跟时事,每天followup最新的热词,新闻表达,可以培养我们的新闻写作能力,tobemorenewssensitive。

最好是能把新闻一个一个专题的看,对于同一个事件要横向纵向的去学习新闻写作。比如去年习大大访美,我找了新华社、Chinadaily,CNN,纽约时报,BBC分别报道的新闻比对来看。想看深度报道的自行看《经济学人》,这也是我最爱的杂志。看外网新闻可以补充我们对一件大事的理解,扩展思路,也可以让我们比较国内外新闻视角,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xx/84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