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570.html

如何找职业?解决战略问题远比解决战术问题重要

在社会大学里,我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定位是很重要的,定位于一种职业、一个岗位,因此找职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如何找职业呢?以我自己的经验,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做、愿意做的事情,这是第一位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位母亲抱着一个十公斤的孩子,不会觉得沉。但如果抱的是一个十公斤的石头,恐怕你坚持不了多久。区别就在于,抱着孩子的时候是一种母爱,你喜欢、你爱,所以你不会觉得累;而抱着一个石头的时候,由于没有爱,就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有的时候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人们之所以做的不够理想,可能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他对这个岗位,对这个工作,发自内心不喜欢。因此,选择一个职业,是寻找自己社会定位特别重要的开端。这样一个寻找,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来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如何来开始自己一个全新的旅程,在做好这种选择、这种定位的时候,需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关键性的点去把握呢?

首先,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顶层设计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一个实践操作模式的话,它就是一个战略问题。战略问题解决在哪做、做什么。战术问题解决如何做。有很多人按照他自己的学习惯性,觉得战术问题很重要,因为战术问题教会人们如何做,就是把事情做正确,里面有很多技巧、经验,或者说有很多具体的知识和相关的技能。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相比较于战略问题而言,它不是第一位重要的。战略问题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要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你的顶层选择,第一选择是什么的问题,适不适合你的问题。如果选择就有问题的话,那么你的很多技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可能就无从发挥。在自己有限的精力、资源、能力、时间等这些有限性约束的基础上,如何使自己的价值(社会价值、人生价值、个人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值是很关键性的问题。

所以我把解决战略问题(在哪做、做什么),比喻成系衬衣的第一个纽扣,这个纽扣系对了位置,接下来的动作哪怕慢一点,你也是在向正确的方向逼近和靠拢。如果第一个纽扣系错了位置,哪怕你之后动作再麻利,最终也得推倒重来,南辕北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战略性的选择要比战术性的操作更重要,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关键的。

我记得汤因比曾经说过一句话,“一部人类文明史,不过是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不断应战的历史。”任何一个人,你在你的专业岗位上,如何能做出对社会、对国家、对时代而言具有比较高的价值的事情。用汤因比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在应战状态时你应了解你所在的领域、你所在的时代、你所在的社会最重要的问题在哪。

如果你的岗位、你的努力、你的聪明才智,可以用于解决最为关键性的问题,那么你在这个领域里面,哪怕只是把事业往前推动了一小步,哪怕只是一厘米、一毫米,你的人生价值也是发挥到了最大的程度。

如何在领域内做出成绩?瞄准最关键问题,做一流事情

把握本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明确这些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的把握了然于胸,这是能够做出职业选择、专业选择,最重要的事情。经常有年轻朋友告诉我说,我们现在这种资源、条件,可能都很不理想。

的确是这样,对于一个想要成就理想、成就愿景的人来说,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老年人,当然尤其年轻人可能有无限的想象力、活力和聪明才智。但是,他实际掌握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因此很大程度上会觉得,以我们自身的条件,很难做出那些特别高水平的、有质量的、有成效的选择。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你瞄准你这个领域、瞄准这个专业里的一流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你对这些问题了然于胸,你就有可能通过自己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做出一流甚至超一流的事情。

我年刚来到北师大的时候,我就知道北师大艺传的黄老师,就做了一项特别具有启发意义的,让我非常感动的事情。作为一个高校的老师,她掌握的资源其实是有限的,但是她做的事情,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作是为解决中国话语走出去的标榜性贡献。

她怎么做到的呢?老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在学校里就是教课。但黄老师教课时能够把那些普普通通的课程,提升到解决国家重点问题的方向上。

我们都知道,高校的影视专业中,都有纪录片课,纪录片实际上要求同学在完成学业课程的时候,都要有一个课程作业。这个课程作业基本上就是拍一个几分钟的记录短片,反映你所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通过拍摄来表现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

黄老师把这门课程的作业,实现了一个很大程度的价值提升。她邀请五十位美国的同一专业的年轻大学生,和我们艺传的五十位年轻大学生,来进行一对一的配比。她把这样的一个配比计划叫做“中美青年影像计划”,计划的标题叫做“看北京”。整个活动通过一个中国年轻大学生,一个美国年轻大学生,用他们不同的专业背景知识和对社会的理解,来进行杂交,形成对北京的人、物、事和历史风貌、现实状况的反映。这样的一种杂交,所呈现出来的,是有很多新意的。

艺传有很多在纪录片方面有很高造诣的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片子拍出来非常精彩。这个片子参加国际性的学生组的纪录片大赛,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后来这样的一个作业成绩,上报到中央有关部门,被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评价为这是解决中国话语走出去的样板和示范。

为什么像黄老师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高校老师,能把一个普通的课堂作业提升到解决国家战略发展问题的高度上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老师心中有这样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支配自己有限的资源,去做这件事。

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有时候,我们的资源、精力有限,我们可以动员各方面的社会资本也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这个领域、有这个社会、有这个时代发展的最重要的那些问题,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切入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当中,去成为推动时代、推动文明、推动社会、推动专业发展的一股力量。

百年未预知大变局,新传人这样做!

我们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现在有种说法叫做,我们正面临一个百年未预知大变局。这对于新闻传播领域而言,此言不虚。由于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的蓬勃兴起,整个的新闻传播领域,无论在边界、运作的基本模式、彼此之间要素的增加、边界的扩张以及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功能结构、价值结构的重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在这个行当里边,比较资深的人来说,反而是比较大的挑战和困扰。因为他们有过去从事新闻传播专业的传统经验、传统模式、传统逻辑,因此,让他们来进行转型,其实有时候是一种困难。

而我们年轻学生,本身就是数字时代的网络原住民。技术本身的变革和逻辑内涵等,有一种敏感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论是学术也好还是实践也好,实际上可以叫做换轨超车。换句话说,整个的基础、运作逻辑、运作规律和机制,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对于年轻人来说,在新闻传播领域,如果能够有种认识、有种能力,并且在这方面贡献自己的心力、聪明才智的话,你们就有可能做出非常重要和精彩的专业贡献。这是你们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特别重要的机遇。

那么新闻传播领域有哪些机遇?这些改变对于我们来说,到底应该定位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呢?我想和大家简单聊一聊。

1.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两种人才:掌握技术或是发挥人的价值

有很多人都说我们已经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对于新闻业的改变是巨大的。有这样几个改变,比如,我们都知道有机器新闻写作。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新华社、腾讯新闻等很多新闻媒体、新闻传播资讯平台,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消息(体育比赛、突发性新闻、财经资讯),不是由人写出来的,而是由人工智能的算法根据相关的数据来合成的。这就是机器新闻写作。

在整个的市场描述、市场洞察,渠道的标引这方面,人工智能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数据不断涌现的时代,尤其是像5G技术崛起之后,数据的海量涌现,由于万物互联和全时在线,就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每一个人、每一个地点、每一个状态,其实都有多元的信息,可以连续不断的释放出来。

如果我们可以采集到这些资讯,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有效的获取资讯,进行相应的算法处理。作为价值挖掘,我们就可以做到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状态、任何一个事件的精准的描述。而这种描述可以通过语言的算法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成为一个又一个机器新闻写作的新闻信息作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专业人士和了解渠道应该如何驱动用户和市场的专业人士提供资讯。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场景之下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其实,人工智能都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越来越精准、详尽、多方面的评测和消息资讯的提供,成为新闻传播当中最重要的动力和运行法则的建设者。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算法会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形式。因此,它又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我们未来特别需要的人才是对于人工智能、算法。两者跟内容之间、跟市场洞察之间、跟渠道驱动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各种各样计算传播学的能力和方法,对它进行描述、把握和利用的人才。

因为,人工智能是未来业界发展最重要的底层技术,谁对底层技术的利用价值挖掘跟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之间有一种无缝连接,那么谁在未来就是紧缺型人才。

也有一些同学说,我可能对于数字计算、算法并不熟悉,好像也没有太大兴趣,那我该怎么办,但我还想做新闻传播专业,其实也还是有自己的选择。

你可以选择什么呢?我们就来看看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呢?凡是有数据的东西,算法都可以进行认识、能够完成对人的模拟。这样的一些简明新闻或是数据简单的路径分析和市场分析,机器可以24小时高效不停歇的完成。因此,今天仅仅懂一些简单的知识、做材料的搬运工,或是写一些简明新闻、做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分析人员,在不远的将来会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你在这些岗位上是没有太大发展前途的。就掌握技术的角度来说,你在算法方面,你对于市场洞察的高阶把握方面,要有更高的专业能力。

如果我对数字化技术并不内行,也没有太多的兴趣研究它。但是,了解它是必要的。那么我还可以就人工智能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自己的专业定位。人工智能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就要从决定人工智能的三要素谈起。人工智能其实是有三个维度来支持它的效能的功能的发挥。第一就是必须要有数据,第二就是要有运算能力,第三就是要有算法。

没有数据的人工智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什么也做不了。如果算力不行,对一件事情的计算能力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那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很难加以把握,这也是人工智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来讲,人工智能的算法本身,它的发展还是初级阶段,我们把它叫做弱人工智能状态。弱人工智能状态对于社会变量当中的一些单变量、简单变量,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和人的价值判断。这是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的。但是当很多很多的变量影响到人工智能实际的状态和发展时,人工智能就无法进行多变量的数据处理。

因此我们就可以明确,哪些东西是人工智能可以做的,哪些东西是人工智能目前做不到的。比如说,在数据还需要挖掘的地方,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这样的一些问题方面,人工智能在短期内不能解决的。所以,在这些问题方面,还需要我们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手段、专业办法去挖掘,去进行事实的再现和重构。这是我们传统新闻传播专业到现在为止非常有价值的专业技能、专业方向。

2.面对算法,不是一筹莫展

算法不能解决复杂问题,比如说人的感受问题、一个事物形式的设计感问题。这些跟人的主观感受感觉、评价相关的复杂问题(幸福感、满意度),都不是算法可以解决的。对于这些问题上的解决方案,还需要我们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用比较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把握。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的存在。所以,你不懂算法,也可以有所贡献,还是相当重要的贡献。

3.利用技术发展实现文字语言到视频语言的转化

当人人都是发言者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就涉及我们对于5G时代的理解。我们都知道5G时代马上就要到来了。按照工信部的规划,今年年底,中国要实现对于70%的人口、地区的覆盖。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上网人群可以覆盖到5G信号之下。5G时代开始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简单地按照5G技术逻辑的推演出来。

首先,我们都知道5G技术有四个特性,可以概括为两高两低。两高就是高速率、高容量,两低就是低时延、低能耗。这是5G在技术特性方面最重要的特性。我们从其中的一些特性里就能知道5G对新闻传播专业本身、工作本身、实践本身,它的整个生态有哪些影响。

比如,由于5G的高速率,视频一定会成为比文字更有影响力的社会表达的语言形式。从有人类文明史以来,人类文明最重要的社会交流、社会记录、社会传播,实际都是以书写文字为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我们从4G的速率提升可以看到,短视频对于整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主流问题的影响。

在短视频兴起之前,整个视频领域里,它承担的是社会软文化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产品的提供,主要就是公益、影视剧等等,一些相对软一点且有社会影响的内容。在短视频兴起之后,它对于社会重大政治、经济的核心问题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尤其是社会议程的设置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的起始方,都是由短视频造势和进行议程设置的。5G时代实际上是一个更快传输速率的时代。它的到来不但能使短视频更加活跃,并且能使中长视频以更加便利、便捷地、某种普及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生活、交流等方方面面。

当中长视频崛起之后,它就弥补了短视频的某种不足。短视频相对来说易于转发,通过利用大家的零碎时间进行接触,所以它的接触率很高,议程设置能力很强。但毕竟它是一个非常短的视频,在表现一个问题、现象、事物的能力和方面,实际上只是一个一个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一个关于事实、问题的信息碎片。

短视频并不能完整的把一个问题比较有逻辑、有层次地表现出来。而这一点恰恰是中长视频的强项。当中长视频和短视频形成一种合流的时候,整个社会的核心问题、中心问题的表达,不带影响的议程设置,尤其是影响到人们如何来操作、如何来实践、如何来协调这方面,能够通过短视频和中长视频协同合作表现出来。那么未来视频语言就会成为未来社会表达、社会沟通当中最重要的语言。

但是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对于视频语言是不熟悉的。有些人说,我们学影视专业的,我们可能对于视频表达比较熟悉。的确,影视专业教会我们视频表达的某些形式。但是学影视专业的人如果表达一个裂纹,和报纸培训出来的记者是不一样的。

报纸培训出来的记者说,墙上有一个长达五米的裂纹,最宽的地方大概有三四厘米。但是影视专业的人不是这么说的,他会拿自己的拳头比,会伸到裂纹的地方进行比较,让你看到拳头差不多都能伸进去了,可见裂纹之大。

在说水泥标号的时候,报纸专业的人会说,明明要求的是某号水泥,而却用了某号水泥。而影视专业的人他会用手亲自去搓一下水泥块,就会发现水泥块稀稀落落就像沙土一样脱落下来了。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在这方面,影视专业的同学在逻辑和表达方式上是有优势的。但是当你触及到社会上最重要、最紧迫、最关键的复杂问题上时,这种表达方式的重要性反而成为一种其次。

所以你要从影视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它有可能的机制当中表现出来。这一点上,无论是报纸专业的人还是影视专业的人,都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我们接触的影视表达方式里,有一种表达方式、有一种表达内容是我们不熟悉的。

过去我们在文字写作时,比较习惯于做逻辑和事实性描述。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极力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掉。因为那个时候大带宽比较有限,字符比较有限。有限的篇幅一定要用比较精炼的表达方式加以呈现。这就是过去我们对于新闻写作的要求。

传统的新闻媒体人,比较习惯于有逻辑、理性的表达。现在由于视频成为社会表达方式。我们发现,视频表达的参与元素要比书写表达丰富得多。一个视频里,我们不但能看到事实和逻辑,我们还能看到这个人所在的背景、所在的具体的场景,并且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口气、声调等,所有这些东西都不是逻辑的和理性的表达手段。它可能是非逻辑、非理性表达的成分。

但是这些成分在今天的社会说服、社会沟通当中所扮演的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性你知道有多大吗?有关研究表明,在两个人的沟通中,真正逻辑性的表达只占两个人互动中的20%。而影响他们互动的80%的内容,是那些逻辑表达之外的因素,比如距离、动作、表情、姿态、口气等等。这些非逻辑、非理性的表达常常要比逻辑理性的表达影响人的认知、沟通、信任重要得多。

问题在于,无论是学影视专业的人还是平面写作专业。我们对于这些非逻辑、非理性的成分,如何的影响人、如何的进行搭配、如何形成影响性机制,对于信任、亲近感,对于相关的逻辑的成分沟通,如何能到起到更好的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实践性还是学术性,是相当有限的。

我们目前在这个领域所做的研究和实践,仅仅只是开始。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对于这些非逻辑、非理性的要素能够有更多的把握、认识和调动它一些模式,我们就能在未来的传播当中,成为有影响力的人。

4.精英逻辑和情感共振的共存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的沟通当中,有很多我们不解的现象。比如从正统的传播角度来说,如果我用传统的、经典的新闻传播价值标准的角度来看,会发现今天在很多平台上,它表达出来的内容都是亚文化的现象,甚至是扮丑现象,可以说是一地鸡毛、乏善可陈。但是为什么一些扮丑现象,一些并不符合高大上、符合精英逻辑的表达、表现、影像、网红,会有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过去的精英逻辑限制了我们对这方面价值的把握力。

在我们的研究中会发现对于社会表达来说有两种价值逻辑,一种是我们过去所习惯或者说熟悉的那样--叫做深度逻辑,它其实就是把一个事实、一个道理解释的比这个清晰准确、恰当、深刻、全面,这样的一种所谓的精英逻辑。还有一种,我们可能就不熟悉了,它反映的可能并不是逻辑本身,而是这个所谓的关系价值或者说横向的情感共振的价值。

关系共振的这种价值,我们对它的研究相当少,其实这样的东西在现在的社会现象当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家长,随着年纪的变老,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啰嗦。从逻辑、信息的角度来说,家长说的话的确都是一些没有信息量的。有社会学者曾经研究说一个家长对孩子说的话在18岁以前该说其实都说了,18岁以后说的话基本都是重复的话,重复的话就是废话嘛。因此很大程度上他们说的话从信息量的角度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信息含量,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那为什么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唠叨,越来越啰嗦呢?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事实上,家长在说这个话的时候,表达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那个事实和资讯、不在于逻辑本身。他想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关系。什么叫关系?就是他通过这样一种啰嗦的方式,来表达他在意你,你的一举一动都牵着他的心,爸爸妈妈爱你。这就是家长表面性啰嗦之下的关系信息的表达。谁能读懂我爱你这三个字,那么说明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理解了家长,你就会对家长的唠叨不那么心烦意乱了,这就是所谓的关系的表达。在年轻的恋人之间明知道对方深爱着自己,也还是不断地对对方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这其实都是一种关系的确认、关系的维系,在这种关系信息的表达当中,里边有很躲多元的存在。我们用传统精英价值确立起来的一种榜样、典型、楷模未必能够得到多数人的应和。反而和传统的精英典型不太一样的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这种应和,成为大家的拥趸。因为他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表达了自己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自己的愿景、社会期待和社会价值。

这一点,在视频当中的表达和过去传统的书写文字表达,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视频中的表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横向价值或者叫关系资讯表达的内容东西。所以对它的这种掌握成为期待之学,成为社会之学,成为商业之学。社会的横向价值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这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当中其实是缺乏的。因此今天是全新的,几乎是从零开始,这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专业的年轻学子而言,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所以,能够把握住这样的一个方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5.泛众化传播的开始,专业传播者的角色

视频这样的一种方式,它很大程度上释放了社会的表达能力,我们都知道在社交网络开始崛起的时候就有一种说法: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会的泛化好像从书写文字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书写文字时代虽然是将社交媒介以文字来进行交流。但是人人都是传播者只是从理论上来说,并不是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都能进行广泛传播。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zx/110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