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纯真”和“真纯”这两个看着就让人觉得内心柔软的字眼,人们一般是不做区分的。然而,湖南作家吴昕孺却在其新作《千年之痒》一书中说,“纯真”与“真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纯真是因纯而真,是未经世事的明丽,极易受到污染,受到损害。真纯是因真而纯,是由真诚而产生的纯洁,具有极强的自净能力和免疫力,敢于承担,是特别宝贵的品质。 仔细一想,确如吴昕孺先生所说,“纯真”与“真纯”属于两种不同的状态和境界。如果说纯真是那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生命状态,那么,真纯就是在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后所达到的那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境界。这样说,很容易让人把“纯真”与单纯天真的儿童联系在一起,把“真纯”与那些经历世事却依然真诚纯洁的成人联系在一起。如果让“纯真”和“真纯”面对面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 我们今天的儿童教育实在太遭了,对此很多人都有尖锐的批评。“儿童成人化”了,“童年消逝”了,要“保卫童年”,要“救救孩子”。其实,从“纯真”和“真纯”出发,我们可以很容易抵达儿童教育本质的彼岸,也很容易揭示儿童教育遭受困境的症结。 童年的消逝是儿童纯真的消逝 最近,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文章称自己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上学的儿子长期受同班同学欺凌,这次最严重的是被同学用厕所带着屎尿的垃圾筐扣头,儿子内心受到极大创伤,因此出现失眠、易怒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这篇文章在网络上激起轩然大波,也再次将校园欺凌问题推上风口浪尖。 先不去管校园欺凌的教育对策问题,我们要的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恶劣的儿童欺凌行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是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儿童,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同学做出如此羞辱性的行为?这是孩童之间的“玩笑”或“恶作剧”吗?这不是,这是被污染了的人类心灵的丑恶行为。这本不该发生在儿童身上,可是竟然就真真切切地发生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儿童怎么了?儿童还像儿童吗?他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呢? “童年正在消逝,而且飞快地消逝。”对于上述问题,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一定会这样回答。因为他在其名作《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明确指出,长期以来“童年”的概念并不存在的,它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而在电子媒介时代“童年”的概念正在消逝,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正在迅速模糊。据他观察,在美国,成人犯罪和儿童犯罪之间的区别正在迅速缩小,成人服饰和儿童服饰的区别不再那么鲜明,儿童游戏也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儿童和成人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世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 童年的消逝并非美国独有,而是世界性问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年5月,武汉一名13岁的“五道杠少年”的“官样儿”引起舆论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