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发布时间:-01-:25作者:罗中利来源:邵阳新闻网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邵阳新闻网讯(记者罗中利)1月4日下午,邵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丽莎主持。 会议推定了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通过了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名单;决定了大会副秘书长;报告了列席人员名单和应邀在主席台就座人员名单;通过了本次大会日程,决定了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日期为年1月6日17时整。原则通过了《邵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并印发全体代表审议。 建设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邵阳如何出彩——打造“二中心一枢纽”系列报道之文化篇发布时间:-01-:56作者:刘芳军来源:邵阳新闻网 春秋,自白公善垒就第一块城砖,独属于邵阳的精气神便开始凝聚、发轫! 南宋,理宗为太子时被封邵州,登基后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传! 近代,“睁眼看世界”之魏源、护国起义之蔡锷,山河风云间,邵阳风骨愈显! 如今,“二中心一枢纽”建设正启,古城底蕴上、邵阳精神中,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其兴可望、其彩将焕。 市文化艺术中心。 精神传承,凝练文化中心建设的闪亮内核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朱有志、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茂松在调研报告中指出,联通南北、横贯东西的国家级大通道交汇,邵阳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纵观自然地理和城市经济地理,邵阳是最具发展潜质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同时,邵阳中心城区拥有成为山水文化名城的人文生态优势。 优势在哪里?应是这座有着余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凝练和精神传承及其独特的展现、所焕发的力量。 邵阳文化源远流长。据市社科联专家研究资料,邵阳文化主要源头包括楚文化、湖湘文化、梅山文化。 邵阳地区在春秋末期纳入楚国版图,楚文化是邵阳文化的最初源头,其本质的特征是坚忍品格和尚武精神。无疑,这一特征被邵阳人所继承,如甲午陆战中著名的牛庄战役,魏光焘以家乡宝庆招收的子弟力抗近四倍于己之敌;如蔡锷将军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湖湘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楚文化,特征是理性和尚实。这些精神对邵阳文化以重大影响,邵阳近代史上杰出代表魏源、蔡锷就是经世致用学说的创立者和践行者。 而梅山文化作为一种原始渔猎文化,让其核心地区之一的宝庆旧地一开始就有了勤劳朴实、不屈不挠之精神内核。 也正是文化的淬炼和传承,邵阳精神才得以彰显。“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宝古佬,充盈着不甘人后、敢想敢闯的力道,也从未缺少开放、求实、拼搏、团结、奉献的特性。 从魏源思想到邵阳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邵东现象”到百万邵商满天下;从胡曾、贺绿汀到刘坤一、姚喆,从“铁打的宝庆”到众志成城创国卫,邵阳精神,愈加抖擞! 市博物馆内效果图。 “邵阳作为湖湘文化重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地域文化优势明显,民族文化丰富璀璨,文化发展后劲充足。全市上下都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投身到建成文化强市的伟大实践中来。”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如此说。 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在于文化生机蓬勃,在于往来者之传承、将兴者之递进,就如资江、邵水奔腾之古城。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湖南省祁剧院排演的《昭君出塞》、《闹严府》多次晋京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和梅兰芳、田汉等艺术大师的高度赞扬。形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邵阳花鼓戏,曾有“邵阳花鼓走天下”之说。创作于年《儿大女大》28年来演出多场,称得上是湖南省戏剧界的一个奇迹。 祁剧和花鼓戏只是邵阳的两个非遗项目。而目前,从武冈丝弦到隆回滩头木版年画,从城步雕龙舞到新邵孙氏正骨术,邵阳已拥有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项。 在非遗传承和文化保护中,邵阳涌现了覃保来、刘启后等一批民俗专家学者。在探索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方面,邵阳建立蓝印花布、宝庆竹刻等生产性保护基地。 文化之于邵阳的印记,自然不止于此。10个(23处)“国保”单位,5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断增加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 从新石器时期的石剑、石斧、石纺轮、彩陶等器物,到“城步岩画群”考古发掘,到“宝庆府古城墙”、“水府庙戏楼”、“塘田战时讲学院”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整修,古老宝庆留给我们的印记正焕发着异彩。 为让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邵阳定期举办城步“六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隆回花瑶“讨僚皈”等系列文化节庆活动。目前,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已成为湖南省四大节庆品牌之一,“中国山歌之乡”品牌正日益形成。 昔日码头的船来客往与同洪亮的资水滩歌已随波消逝,而铭刻于宝庆儿女心灵和情愫之中的文化却依然光芒璀璨。 宝庆竹刻作品《文竹首饰盒》。 融合发展,奏响文化中心建设的铿锵乐章 “邵阳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是我省优化空间格局的现实需要。”“邵阳地处环长株潭经济圈至大湘西经济圈的过渡带、湖南北部地区到南部地区的结合部,随着娄底进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半小时经济圈,湘中湘西南地区更加迫切需要打造一个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和核心增长极”。 朱有志和刘茂松有这样的建议:“出台支持邵阳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政策文件”“全面融入沪昆高铁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 邵阳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铭祥表示,我市提出的建设“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就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而言,体现了决策层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符合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时代潮流,符合邵阳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和成果丰硕的现实,也符合邵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市体育中心。 “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的建设,要更能体现邵阳历史的久、城市的美和邵阳的特色。要凝聚更多更大力量,增强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通互融,进一步促进邵阳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马铁鹰如此说。 “申报和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邵阳建设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的一大助力。”市文物局局长胡光华认为,邵阳有文物资源居全省前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在文物和文化品牌的打造上大有可为。 无论专家学者的建议,还是邵阳的举措,都预示着“二中心一枢纽”建设已在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上、在融合发展中发力,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亦是如此。 大剧院如青莲出水,左右建筑似扁舟荡漾,巨大的建筑群矗立在邵阳大道新城区,美轮美奂,这就是占地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市文化艺术中心。 博物馆(含“非遗”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馆馆蕴彩将绽;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一院”、“两中心”堪称国内一流。这是属于邵阳品位的新地标,又何尝不是古城文化传承之领地、兴盛之表征。 将喜迎年省运会的市体育中心,包括近0个座位的主体育场、个座位的主体育馆以及全民健身广场等,将让敢于拼搏、不甘人后的邵阳人在“运动”中自豪起来。 这些,是承载文化的建筑,也是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建设的硬件所在。而昂扬着的、焕发邵阳文化之绚丽的,还有数百万群众乐享于其中、助力于其中的文化工程。 年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决赛邵阳市专场节目:歌舞《宗祠印象》。 同时,随着湘商产业园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市各地文化产业园、产业基地建设也蓬勃而兴。11月底,省发改委公布了第二批“湖南省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名单,邵阳北塔特色文化集聚区入选。 该集聚区“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北塔生态园、湘窖酒业生态酿酒园等重点项目,并正式启动建设湘西南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园、湘商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其湘商文化旅游产业园初步规划由文化地产区、现代游乐园、动漫产业园、印刷产业园组成,建成后将成为湘西南地区最闪亮的“特色文化”名片。 扬长补短,汇集文化中心建设的强大力量 建设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需要在“二中心一枢纽”战略实施的“一盘棋”中,立足本土优势,迅速补齐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步调一致汇聚强大力量。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从思想和行动上齐心协力实现这一邵阳人的“文化梦”,王铭祥表示,就需要全市上下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和历史担当,把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需要改变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状况,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适应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解决人才问题,通过出台政策,培养、引进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改变目前各类文艺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要创文化精品力作,因为没有大量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作艺术作品,就不可能产生文化繁荣的高峰;只有大批正能量的精品力作的涌现,才能让湘中湘西南文化中心建设具有雄厚的软实力。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参与支持文化事业,才能形成文化强市的浓郁氛围和强大力量。 邵阳花鼓戏《磨豆腐》。 “应深刻认识和充分利用国家的、本土的、历史的、民族的文化资源优势”,张千山建议,应以市区为中心,以东部城市群和西部生态圈为依托,积极发展山水旅游、科技教育、医疗康养、体育健身、优秀历史、地域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应做好旅游与传统文化资源的结合文章,做好文化创意、文艺创作与山水景观资源的结合文章,做好品牌项目、品牌活动与全民文化消费的结合文章,以演出、歌谣、故事、书画等各种形式给崀山、南山、云山、黄桑等山水名胜注入丰富多层引人入胜的文化元素,系统化打造崀山旅游品牌,丰富与放大绥宁四月八姑娘节、城步六月六山歌节、隆回花瑶系列节庆、洞口宗祠文化节等旅游文化节会。 胡光华则建议,应整体打造好一批文物亮点,比如蔡锷故居、召伯窑址、古城墙等。可整合我市诗画、书法、古玩界资源,建设形成全省的大型综合古玩艺术品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交流、研究功能,让世界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