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等部门介绍了该领域相关情况。我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任世强出席,介绍了“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与津冀经信主管部门协力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区域协作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家。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任务,牵头制定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5G、超高清视频、机器人、北斗、新基建、数字经济等具体领域实施方案,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二是统筹协调,强化产业协同总体设计。年8月,三地工信部门签署《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备忘录》,建立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区域内主动谋划产业转型,围绕产业规划、园区共建、项目落地、产业链构建等方面强化工作衔接,促进产业深度有序对接。 三是共建园区,加速建设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载体。三地围绕构建和提升“2+4+N”产业合作格局,聚焦打造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承载能力强的承接平台载体。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建设,择优共建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滦南(北京)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天津武清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特色示范园区。 四是搭建平台,促进务实合作。年以来,策划组织开发区、协会和企业赴雄安新区、河北“北三县”、唐山曹妃甸等重点地区开展对接交流。推动共建园区重点项目落地,协调属地政府解决有关问题,促成一批项目疏解转移。此外,搭建会展平台加强合作,共同办好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世界智能网联车大会、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等。五年来,一批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优化环境,推动一体共进。京津冀三地信息化部门签订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三地初步形成集群特色鲜明、协同效应显著、资源配置优化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建立区域统一社会信用体系,在环保、交通、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企业信用监管机制。 六是抗疫情促开工,推动京津冀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复工。今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建立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三地经信部门在信息互通、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企业复工等方面,相互支持、精准施策。 任世强同志表示,“十四五”期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紧扣三地功能定位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总体要求,完善京津冀产业协同对接机制,以打造跨区域优势产业链为重点,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推动共建园区建设。持续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产业政策衔接,加速要素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一批产业协同项目落地投产,构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beijingshizx.com/bjlt/129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