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里的年轻人,带着焦虑生活这几招你不
上个周末我的室友再一次通知我“我想离开北京了”,我懂她的言外之意——“要么跟我去,要么你抓紧再找一个室友吧”。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同我讲这个话题,一个礼拜里她提了三次,最后这一次还附带了一句话“我并不是一时兴起”。 两天前,我的一个朋友发来信息请我吃饭,四个月前他风尘仆仆从上海只身来到北京追求电影梦,四个月间我们偶尔联系,看到这条请客的信息我还没来得及回复他一个坏笑,他的下一条信息便弹出来“周六我就离开北京了,要去杭州”。 今天中午跟同事吃饭,她看着眼前那碗清汤蔬菜麻辣烫时感叹“我可能随时会发疯”,我惊恐地看着她,她蹙着眉头说“我很恐慌”,我一时语塞竟不知说点什么话能够安慰她。 北京被焦虑的青年填满,他们为北京早九点仍处在高峰期的1号线焦虑,为每天下班路上那条漂满浮尸的通惠河焦虑,为办公室中午吃的那份15块的百度外卖焦虑,为领导午夜夺命call焦虑,为每个周末无所事事只能葛优躺焦虑,为日益增长的体重和一年没变过的工资数焦虑,为朋友圈里老同学肆意自由的旅学焦虑,为地铁车厢一半的男士都没有自己高而爱情又藏在哪一站焦虑,为自己的理想终于在北京混沌的日光下蒙上了细尘焦虑…… 奋斗时会焦虑,无事可做更加焦虑,每时每刻,焦虑如影随形,也许逃到美丽的西湖边或是高铁半小时以外的白河之滨,焦虑就会痊愈,呼吸可以恢复到正常,而自己再也不必在敲字的间或因怀疑工作和生活的意义而沉重地叹气。对于焦虑,逃跑似乎是一件成本最低的自我解救,只要离开就好了,去一个空气好有机场和百货大楼的二三线城市,那里经济不错有几个说得上的景点且不至于如此拥堵混乱。 当初来北京是因为心高气傲吧,所以才会没听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回来吧,考个公务员,跟爸妈住在一起”,一心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烟火,在禁止烟花的政府办公楼怎么可能彻底地绽放?那不如在首都炸得稀碎来得痛快,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继续在北京焦虑下去,焦虑也意味着在顽强地活着,而顽强地活着从来不会被轻易指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里这样形容焦虑:如果在马路上,看到一辆疾驶的汽车迎面而来时,我们会感到恐惧,心跳加速,快速横穿马路到达安全地带;而当我们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汽车流,被困在马路中央时,我们心跳加剧却又无所适从,心里产生一种深深的空洞感,这就是焦虑。 是的,50年代的美国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病,这个时候罗洛?梅站出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样一个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所以,我也决定化用他的话:焦虑和抑郁一样,是现代人的通病,是年轻人的标签,是优秀者的隐疾。 傻人有傻福是对的,可惜焦虑的青年基因里就不是这种人。眼界、能力和企图心都会让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选择也意味着不确定性,而不确定就有焦虑。所以,自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诅咒。 海明威、梅西、葛优……优秀的人不是有抑郁症就是有焦虑症,但京城里那些作的年轻人还是在为自己的不够优秀而焦虑。 百度的搜索框里填入“焦虑”会得到超过九亿个结果,而这其中一半描述焦虑,一半告诉你如何缓解焦虑。这里说的“克服”并不是指完全清除焦虑的情绪,而是如何带着焦虑生活而不让其影响到你。 1接受焦虑焦虑是正常的,不是一种病态,每个人都会因为琐碎的事物、精神的困惑而产生焦虑的情绪,程度有深有浅,不必自责恐慌。首先接纳这种焦虑的情绪,不去抗拒、控制和逃避它们,将其作为客体去观察。将你的思想活动当作一个客体比如行驶的汽车一样去观察,将思想看作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不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不受其控制。 2克服焦虑预期焦虑预期是指个体预期到环境可能诱发焦虑而产生的焦虑,比如应届的毕业生即将开始转变为社会人,开始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了,有些人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害怕紧张没有信心。人在当下,但却很容易为过去或者未来而焦虑。这个阶段最核心的问题是自信不足,认为自己无法承担一个新事物和新生活,抗拒的心理产生了焦虑的情绪。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准备充分,足够努力,能力能够改变一些东西。下礼拜要做pre,从这周开始就好好准备搜集资料;明天要参加面试,看看面经积累经验。行动起来总比干坐着焦虑要实用。 3运动起来包括瑜伽和跑步,这类运动能让你专注自身,锻炼专注力。焦虑的程度跟人的脾气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性格急躁的人更容易焦虑,所以长远的解决办法肯定是改善焦虑特质,就像改善急躁脾气一样。通过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治白癜风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