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程少为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4/ 本期主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海淀作协副主席张洁宇 海淀区文学骨干培训班第七讲中国新诗的现代精神 文学乃是人类生活状态的一种记载,人类生活随时代变迁,故文学也随时代变迁,故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淀作协副主席张洁宇以“中国新诗的现代精神”为主题的线上讲座,对五四时期新诗人作品的中与西,新与旧,传承与发展,保守与突破进行解读,非常精准地钩沉了大量史料,总结出何谓中国新诗的现代精神。此次讲座由海淀区文化馆主办,海淀区文联协办。 本期主题:中国新诗的现代精神 谈及中国新诗的发展,胡适和他的《尝试集》是绕不开的话题,张洁宇认为,正是以胡适为代表的一批新文学家的尝试,把白话纳入到文学(诗歌)写作当中,用新的日常语言扩大文学表意的范围,才有了后来新诗长足的发展,用白话写诗的一个根本意义在于文学要反映和呼应时代的发展。 如何解读一首诗,张洁宇从分行、韵律、意象、风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张洁宇谈到,诗是一种有节奏的语言,分行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诗的节奏,也为诗的节奏提供了帮助。但与分行相比,韵律更能深入体现诗的语言的音乐性。就如何通过一个核心意象去了解一首诗,张洁宇重点解读了波德莱尔的《腐尸》、郑愁予的《错误》、卞之琳的《无题》、戴望舒的《我思想》,指出找出一首诗核心意象,对于解读这首诗的重要意义。而且,意象的选择更对于诗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体现有重要的意义。 在谈及新诗的“此地”与“今时”中,张洁宇以冯至的《十四行集》为例,指出无论立足语言、探索格律,还是重释旧诗、
|